兩小兒辯日

#列禦寇#先秦#小學文言文#兒童#對話#哲理#寓言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辯鬥 一作:辯日)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有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一個車蓋,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 的看著大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

孔子不能決也。

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參考資料:

1、(戰國)列禦寇原著.國學經典誦讀叢書列子[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6.01.第54頁

2、郭志超,唐〓編.初中語文古代詩文解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11.第42-43頁

3、劉宋川.中學語文課本古代詩文詳解[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3.12.第18-20頁

4、聞鐘主編,中外優秀寓言故事小學版,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06,第258頁

註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辯鬥 一作:辯日)東:東方。遊:遊歷、遊學。見:看見。辯鬥:辯論,爭論。辯:爭。其:代詞,他們。故:緣故,原因。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以:認為。始:剛剛,才。去:離;距離。日中:正午。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初:剛剛。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及:到。則:就。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為:是。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孔子不能決也。決:決斷,判定,判斷。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孰:誰。為:同“謂”,說,認為。汝: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笑:在這裡不是嘲笑,在這裡突出瞭孩子們的天真可愛滄滄涼涼:形容清涼而略帶寒意。

參考資料:

1、(戰國)列禦寇原著.國學經典誦讀叢書列子[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6.01.第54頁

2、郭志超,唐〓編.初中語文古代詩文解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11.第42-43頁

3、劉宋川.中學語文課本古代詩文詳解[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3.12.第18-20頁

4、聞鐘主編,中外優秀寓言故事小學版,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06,第258頁

賞析

此文通過描寫兩個小孩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反映出中國古代的人們對自然現象的探求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追求真理的可貴精神。

這則小故事用對話貫串始終。全文以孔子的見不能決為貫串線索,頗有條理地敘述瞭兩小兒辯日的過程。

先寫兩個小孩分別就太陽距離人的遠近鮮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著又分別擺出根據。兩人互不相讓,都使用反問句式,扣住瞭題目中的“辯”字,增強瞭論辯性。

“笑”在原文中顯然有“譏笑”之意。至於該不該“笑”,也可以從多方面看。若從作者為道傢,孔子為儒傢來看,顯然要“笑”孔子;但若從孔子的態度來看,又不該“笑”瞭,因為孔子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並沒有“強不知以為知”, 為什麼要“笑”他呢?“孔子不能決”告訴人們,做人就應該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孔子不能決”還告訴我們,孔子那樣的大學問傢,尚且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此看來,知識是無窮盡的,什麼人都應該不間斷的學習,不放棄探求。

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而不妄加決斷,正體現瞭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而兩小兒善於觀察常見的生活現象,從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也可以從兩小兒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結果自然就不一致;說明他們平時註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維;同時他們也具有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本文同樣深刻闡述瞭“學無止境”這一道理。

事實上,現代科學已經對這種現象有瞭科學的解釋:早上和傍晚,太陽角度低,穿透的大氣層很厚,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很大,光路彎曲顯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瞭。此外,當太陽在早上的時候是從地面升起,而遠處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陽成瞭一小一大的鮮明對比,而在中午周圍沒有任何東起跟它對比,顯然就會顯得小,這是我們的肉眼騙瞭我們。而且由於地球形狀、大氣層、運行規律等自然因素,簡單運用生活規律或生活常識去解釋是無法作出正確解釋的。但作出正確解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的正是“兩小兒”和孔子的這種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

參考資料:

1、文傑,羅琳主編.寓言鑒賞辭典[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02.第82-83頁

2、唐文主編.中學古文賞析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第24-26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Comments

點絳唇·閨思

八陣圖

八陣圖

May 19, 2020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杜甫#唐朝#唐詩三百首#寫景#寫人#哲理

將進酒

May 19, 2020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唐朝#樂府#唐詩三百首#抒情#哲理#憂憤

望嶽

May 19, 2020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瞭。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寫景#寫山#勵志#哲理#早教

漁父

May 15, 2020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屈原#先秦#楚辭#哲理#散文#故事#憂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