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

#杜甫#唐朝#唐詩三百首#寫景#寫人#哲理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翻譯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名成 一作:名高)

三國鼎立你建立瞭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瞭永久聲名。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參考資料:

1、海兵.杜甫詩全集詳註.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78-279

註釋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名成 一作:名高)蓋:超過。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參考資料:

1、海兵.杜甫詩全集詳註.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78-279

賞析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慶奉節)時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大歷元年(766)。“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反映瞭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三國鼎立你建立瞭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瞭永久聲名。

這兩句贊頌瞭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的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瞭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說,諸葛亮創制的八陣圖使他聲名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練的贊頌瞭諸葛亮的軍事業績。

這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做瞭鋪墊。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裡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佈,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瞭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轉”,化用瞭《詩經·國風·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系: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齎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瞭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瞭千古遺恨。

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瞭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鬱情懷。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鬱。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餘意不盡的感覺。

參考資料:

1、海兵.杜甫詩全集詳註.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78-279.

2、吳小林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65-566.

相關翻譯

八陣圖譯文及註釋

譯文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註釋1、 蓋:超過。2、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3、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4、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5、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相關賞析

八陣圖賞析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大歷元年(766)。

“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瞭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

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瞭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

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佈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佈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瞭諸葛亮的軍事業績。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瞭鋪墊。“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

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裡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佈,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瞭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轉”,化用瞭《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系: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齎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瞭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瞭千古遺恨。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瞭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鬱情懷。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鬱。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餘意不盡的感覺。

Comments

兩小兒辯日

凍水歌

蜀相

May 19, 2020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唐朝#唐詩三百首#寫景#寫景#贊美#寫人

望嶽

May 19, 2020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瞭。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寫景#寫山#勵志#哲理#早教

將進酒

May 19, 2020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唐朝#樂府#唐詩三百首#抒情#哲理#憂憤

旅夜書懷

May 19, 2020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唐朝#唐詩三百首#寫景#抒懷#感懷#孤獨#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