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送述古

#蘇軾#宋朝#送別#追憶#懷友#思念

回首亂人橫。不見居人隻見城。誰似臨平人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翻譯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隻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回頭看橫亙的遠山,已看不見城中的人影,隻隱隱看見一座城。誰像那臨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佇立,迎送往來的客人。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回傢的路上,晚風淒清,枕上初寒,難以入眠。今夜殘燈斜照,微光閃爍,秋雨雖停但淚還未盡。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2、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註:中華書局,2002-09:85

註釋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隻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不見居人隻見城:取自唐·歐陽詹《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驅馬覺漸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謂城、人皆不可見。此謂見城不見人(指述古),稍作變化。臨平山:在杭州東北。臨平塔時為送別的標志。亭亭,直立的樣子。

歸路晚風清。一枕(zhěn)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yíng)熒。秋雨晴時淚不晴。歸路,回傢的路上。熒熒,既指“殘燈斜照”,又指淚光,比喻貼切新穎。這裡指殘燈照射淚珠的閃光。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2、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註:中華書局,2002-09:85

賞析

詞的上片回敘分手後回望離別之地臨平鎮和臨平山,抒寫瞭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和對友人的依戀之情。起首兩句寫詞人對陳襄的離去特別戀戀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頭不見城中的人影,而那臨平山上亭亭佇立的高塔似乎翹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調離。這種從眼前實景落筆而展衍開去與由景入情的寫法,不僅使人感到親切,而且增加瞭作品的深度。接下來三句寫臨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筆,實則是以客觀的無知之物,襯托詞人主觀之情。“誰似”二字,既意喻詞人不像亭亭聳立的塔,能目送友人遠去而深感遺憾,又反映瞭詞人不像塔那樣無動於衷地迎客西來復送客遠去,而為友人的離去陷入深深的哀傷之中;同時,也反映瞭作者迎友人來杭又送友人離去的實際。

下片寫詞人歸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風淒清,枕上初寒,殘燈斜照,微光閃爍,這些意象的組接,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烘托瞭作者的淒涼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時淚不晴”,用兩個“晴”字把雨和淚聯系起來,比喻貼切而新穎,加強瞭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現,讀來叩人心扉,令人嘆婉不已。

這首詞藝術上的特色首先是將山塔、秋雨擬人化,賦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緒,將無生命的景物寫活。這種手法,表現出詞人不凡的功力。其次是襯托,上片“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來送客行”以塔之無情襯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時淚不晴”用秋雨停襯托淚不停。本首詞主要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Comments

南鄉子·自述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丹陽送韋參軍

May 20, 2020

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嚴維#唐朝#送別#思念#友情

偶成

May 20, 2020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李清照#宋朝#抒情#追憶#思念

行香子·丹陽寄述古

May 20, 2020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蘇軾#宋朝#寫景#追憶#思念#友人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May 20, 2020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宋朝#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思念#閨怨#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