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魯儒

#李白#唐朝#諷刺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秦傢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翻譯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魯地老叟談論《五經》,白發皓首隻能死守章句。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問他經國濟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墜入煙霧。

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

腳穿遠遊的文履,頭戴方山的頭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沿著直道緩援邁步,還沒抬腳,已掀起瞭塵土。

秦傢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你也不是達於時變的通儒叔孫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什麼適合時代的形勢都未曉得,還是回到汶水邊去躬耕吧。

參考資料:

1、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6-947.

註釋

魯叟(sǒu)談五經,白發死章句。魯:春秋時魯國,在今山東省南部。魯儒,魯地的儒生。魯叟:魯地的老頭子,指魯儒。五經,指五部儒傢經典,即《詩》、《書》、《禮》、《易》、《春秋》。章句:分析古書章節、句讀。死章句,老死於章句之學中。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經濟策:治理國傢的方略。茫:茫然,模糊不清的樣子。兩句意為:如果問魯儒怎麼樣治理國傢,就如墜煙霧,茫無所知。

足著(zhuó)遠遊履(lǚ),首戴方山巾。著:穿。遠遊履:鞋名。方山巾,古代一種方形頭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從:沿著。

秦傢丞相府,不重褒(bāo)衣人。秦傢丞相:指李斯。褒衣:儒生穿的一種寬大的衣服。褒衣人,指儒生。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shū)倫。叔孫通:漢初薛縣(今山東棗莊薛城)人。殊倫:不是同一類人物。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wèn)水濱。汶水:今山東大汶河。汶水濱,指魯儒的故鄉。

參考資料:

1、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6-947.

賞析

這是一首諷刺詩,諷刺的對象是東魯(今山東)的儒生。魯地有儒者雖皓首窮經,卻死守章句,不懂經邦治國之策。李白自視有“經濟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魯儒”的輕視和嘲笑,故以此詩反譏之。

開頭四句說,那些白發蒼蒼的“魯叟”們,言必稱“五經”,他們以畢生的精力,將《詩》、《書》、《禮》、《易》、《春秋》這幾部儒傢聖賢之書的章句背得滾瓜爛熟,學問可算是很大瞭。但是,假如向他們請教一下經國濟世的方略,就如墜煙霧,茫然不知所對。這裡將魯儒的精方經書和不諳時務相對比,揭示瞭他們的無能本質。

然而,標志著儒生身分的儀容卻是絲毫馬虎不得的。詩人接著以漫畫筆法,活靈活現地描摹瞭魯儒們迂腐可笑的舉止:他們腳下穿著文飾考究的遠遊履,頭上戴著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風度地上瞭大路,寬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還未邁動,先揚起瞭一片塵土。魯儒們故做莊嚴的神態與其實際上給人的滑稽感構成的對比,產生出一種喜劇效果;同時,魯儒們外表的矜持與其內裡的無能構成的對比,又更加突現瞭他們的迂闊。

詩末六句,是詩人對魯儒的評論,並且將自己擺進去與魯儒加以對比,在這種對比中表達自己的積極用世思想。詩中采用瞭以古喻今的寫法:當年秦始皇曾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沒收天下的《詩》《書》等儒傢之書,誰敢違抗,就施以黥刑,並被罰去築城。當時,那些褒衣博帶的儒生確是吃瞭苦頭。李白對魯儒們說:正像秦代那些儒生們的可悲遭遇一樣,你們這些人斷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雖然也崇奉儒學,但卻要效法叔孫方,幹一番輔弼朝廷的事業,絕不與你們為伍。你們既然對時務一竅不方,那麼,就請回到老傢的汶水邊上種田去吧!結尾二句的嘲諷是極其辛辣的,令人如見魯儒們的窘態,和李白飛揚跋扈的神情,也感受到瞭他的宏偉理想所迸發出的精神力量。

參考資料:

1、周嘯天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66-168.

嘲魯儒翻譯

翻譯:

魯地老叟談論《五經》,白發皓首隻能死守章句。

問他經國濟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墜入煙霧。

腳穿遠遊的文履,頭戴方山的頭巾。

沿著直道緩援邁步,還沒抬腳,已掀起瞭塵土。

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 你也不是達於時變的通儒叔孫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什麼適合時代的形勢都未曉得,還是回到汶水邊去躬耕吧。

嘲魯儒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諷刺詩,諷刺的對象是東魯(今山東)的儒生。魯地有儒者雖皓首窮經,卻死守章句,不懂經邦治國之策。李白自視有“經濟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魯儒”的輕視和嘲笑,故以此詩反譏之。 開頭四句說,那些白發蒼蒼的“魯叟”們,言必稱“五經”,他們以畢生的精力,將《詩》、《書》、《禮》、《易》、《春秋》這幾部儒傢聖賢之書的章句背得滾瓜爛熟,學問可算是很大瞭。但是,假如向他們請教一下經國濟世的方略,就如墜煙霧,茫然不知所對。這裡將魯儒的精通經書和不諳時務相對比,揭示瞭他們的無能本質。
然而,標志著儒生身分的儀容卻是絲毫馬虎不得的。詩人接著以漫畫筆法,活靈活現地描摹瞭魯儒們迂腐可笑的舉止:他們腳下穿著文飾考究的遠遊履,頭上戴著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風度地上瞭大路,寬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還未邁動,先揚起瞭一片塵土。魯儒們故做莊嚴的神態與其實際上給人的滑稽感構成的對比,產生出一種喜劇效果;同時,魯儒們外表的矜持與其內裡的無能構成的對比,又更加突現瞭他們的迂闊。
詩末六句,是詩人對魯儒的評論,並且將自己擺進去與魯儒加以對比,在這種對比中表達自己的積極用世思想。詩中采用瞭以古喻今的寫法:當年秦始皇曾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沒收天下的《詩》《書》等儒傢之書,誰敢違抗,就施以黥刑,並被罰去築城。當時,那些褒衣博帶的儒生確是吃瞭苦頭。李白對魯儒們說:正像秦代那些儒生們的可悲遭遇一樣,你們這些人斷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雖然也崇奉儒學,但卻要效法叔孫通,幹一番輔弼朝廷的事業,絕不與你們為伍。你們既然對時務一竅不通,那麼,就請回到老傢的汶水邊上種田去吧!結尾二句的嘲諷是極其辛辣的,令人如見魯儒們的窘態,和李白飛揚跋扈的神情,也感受到瞭他的宏偉理想所迸發出的精神力量。

Comments

哭宣城善釀紀叟

塞上曲

北風行

May 25, 2020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李白#唐朝#冬天#女子#憤懣#諷刺

古風·秦王掃六合

May 25, 2020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李白#唐朝#抒情#議論#諷刺

寒食

May 20, 2020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傢。

#韓翃#唐朝#唐詩三百首#寒食節#典故#諷刺#早教#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滿庭芳·蝸角虛名

May 20, 2020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蘇軾#宋朝#議論#諷刺#感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