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楊萬裡#宋朝#宋詞三百首#月亮#追求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翻譯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月亮還未照到我的書齋前,先照到瞭萬花川谷,不是書齋沒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著。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現在才是農歷七月十三的夜晚,圓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樣。秋月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到瞭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參考資料:

1、史傑鵬.《宋詞三百首正宗》.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3:298-299

註釋

月未到誠齋(zhāi),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誠齋:楊萬裡書房的名字。萬花川谷: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東,作者居宅之上方。修竹:長長的竹子。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奇絕:奇妙非常。

參考資料:

1、史傑鵬.《宋詞三百首正宗》.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3:298-299

賞析

“花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開篇兩句,明白如話,說皎潔的花光尚未照進他的書房,卻照到瞭“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設懸念,引人遐想。讀完這兩句,人們自然地要問:既然“誠齋”與“萬花川谷”相去不遠,何以花光照到瞭“萬花川谷”,作者的書房裡不見花光呢?緊接著兩句“不是誠齋無花,隔一林修竹。”使懸念頓解,也說明瞭作者為什麼要離開誠齋跑到萬花川谷去賞花。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瞭花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鬱鬱蔥蔥,修長挺拔,怎麼會把花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瞭“花未到誠齋”的疑竇,也說明瞭書房處於竹林深處,環境幽雅僻靜。《宋史》記載,楊萬裡在任永州零陵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後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裡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這樣,就可以想見楊萬裡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瞭一番心思,作瞭精心的設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過對照描寫,用“未到”和“先到”點明,此時誠齋仍處在朦朧暗影之中,而“萬花川谷”已是花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寫“萬花川谷”的花色。“如今才是十三夜,花色已如玉。”兩句中隻有“如玉”二字寫景,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花夜景色。“才”字與“已”字相呼應,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裡欣賞到這樣美妙的花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盡管現在看到的花色象玉一般的晶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花色的最佳時刻。那麼,何時的花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歷的十五、十六日花亮最圓,是觀賞花光最好的日子。這樣,詞的結尾兩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個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壓倒前句描寫的美妙如玉,剔透晶瑩的境界,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花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說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著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楊萬裡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楊誠齋體”在當時也頗有影響。本詞語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鮮,生活氣息濃鬱,說明他的詞風一如他的詩風。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419-1421頁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註釋及譯文

詩句註釋

①誠齋:作者字號誠齋,也是作者書房的名字。 ②萬花川谷:誠齋不遠處一座苑圃的名字。 ③十五十六:指十五十六的月亮。 ④未是:還不是。 ⑤庭:庭院。 ⑥修竹:修長且直,很青翠整齊,叫修竹。

白話譯文

月亮還未照到我的書齋前,先照到瞭萬花川谷,不是書齋沒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著。現在秋月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到瞭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賞析

這是一首詠月詞,不過直接寫月亮的隻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較法。 詞分上下闕,上闕寫詞人登萬花川谷望月之緣由,把萬花川谷周圍的風景描寫得淋漓盡致,展現出瞭詞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觀察到細致入微。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誠齋”,是楊萬裡書房的名字,“萬花川谷”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開篇兩句,明白如話,說皎潔的月光尚未照進他的書房,卻照到瞭“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設懸念,引人遐想。 “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這兩句使懸念頓解,也說明瞭作者為什麼要離開誠齋跑到萬花川谷去賞月。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瞭月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鬱鬱蔥蔥,修長挺拔,怎麼會把月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瞭“月未到誠齋”的疑竇,也說明瞭書房處於竹林深處,環境幽雅僻靜。《宋史》記載,楊萬裡在任永州零陵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後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裡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這樣,就可以想見楊萬裡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瞭一番心思,作瞭精心的設置和安排的。 下闋通過上片一系列的描寫為讀者留下鋪墊,既而描寫登上萬花川谷後看到的月色。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兩句中隻有“如玉”二字寫景,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月夜景色。“才”字與“已”字相呼應,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裡欣賞到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盡管現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月色的最佳時刻。那麼,何時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歷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是觀賞月光最好的日子。 “末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未是”二字壓倒前句描寫的美妙如玉,剔透晶瑩的境界,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月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說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著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這是一首描寫月色的詞,一般直接寫月亮的都是直接寫月亮的景色,而作者卻用諸多寫法來襯托月亮,表現瞭詞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敏銳的洞察力,作者借月寫人。寫他的園、他的竹、他的齋,這些都表現瞭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現,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還有書齋所象征的博學,以及用來作比喻的玉的堅和潔都透露出一種高貴而雅潔的審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蘊瞭更豐富的人格象征意義。

Comments

大林寺桃花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May 20, 2020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蘇軾#宋朝#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初中古詩#高中古詩#中秋節#月亮#懷人#祝福#情懷

漁傢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May 20, 2020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宋朝#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豪放#理想#追求#言志

望江南·天上月

May 15, 2020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與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

#佚名#五代#宋詞三百首#怨婦#月亮#思念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May 20, 2020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宋朝#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思念#閨怨#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