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遊·潤州作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傢。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翻譯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傢。
去年相送於餘杭門外,大雪紛飛如同楊花。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似飛雪,卻不見離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卷起簾子舉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月光無限憐愛那雙宿雙棲的燕子,把它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畫梁上的燕巢。
參考資料:
1、李靜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55
註釋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飛,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傢。餘杭門:北宋時杭州的北門之一。
對酒卷簾邀(yāo)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héng)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對酒”句:寫月下獨飲。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代指月。
參考資料:
1、李靜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55
賞析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因賑濟災民而遠在潤州時(今江蘇鎮江)。為寄托自己對妻子王潤之的思念之情,他寫下瞭這首詞。此詞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轉地表現瞭夫妻雙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寫夫妻別離時間之久,訴說親人不當別而別、當歸而未歸。前三句分別點明離別的時間——“去年相送”;離別的地點——“餘杭門外”;分別時的氣候——“飛雪似楊花”。把分別的時間與地點說得如此之分明,說明夫妻間無時無刻不在惦念。大雪紛飛本不是出門的日子,可是公務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發,這種淒涼氣氛自然又加深瞭平日的思念。後三句與前三句對舉,同樣點明時間——“今年春飛”,氣候——“楊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別的丈夫“猶不見還傢”。原以為此次行役的時間不長,當春即可還傢,可如今春天已飛,楊花飄絮,卻不見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這一段引入瞭《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楊花”、“楊花似雪”兩句,比擬既工,語亦精巧,可謂推陳出新的絕妙好辭。
下片轉寫夜晚,著意刻畫妻子對月思己的孤寂、惆悵。“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說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卷起簾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結尾三句是說,妻子在人間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宮孤寂地思念丈夫後羿一樣。姮娥憐愛雙棲燕子,把她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那畫梁上的燕巢,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羨慕雙燕,而更思念遠方的親人。
少年遊·潤州作翻譯
翻譯:
去年相送於餘杭門外,大雪紛飛如同楊花。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似飛雪,卻不見離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
卷起簾子舉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月光無限憐愛那雙宿雙棲的燕子,把它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畫梁上的燕巢。
少年遊·潤州作賞析
賞析: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因賑濟災民而遠在潤州時(今江蘇鎮江)。為寄托自己對妻子王潤之的思念之情,他寫下瞭這首詞。此詞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轉地表現瞭夫妻雙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寫夫妻別離時間之久,訴說親人不當別而別、當歸而未歸。前三句分別點明離別的時間——“去年相送”;離別的地點——“餘杭門外”;分別時的氣候——“飛雪似楊花”。把分別的時間與地點說得如此之分明,說明夫妻間無時無刻不在惦念。大雪紛飛本不是出門的日子,可是公務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發,這種淒涼氣氛自然又加深瞭平日的思念。後三句與前三句對舉,同樣點明時間——“今年春盡”,氣候——“楊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別的丈夫“猶不見還傢”。原以為此次行役的時間不長,當春即可還傢,可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卻不見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這一段引入瞭《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楊花”、“楊花似雪”兩句,比擬既工,語亦精巧,可謂推陳出新的絕妙好辭。
下片轉寫夜晚,著意刻畫妻子對月思己的孤寂、惆悵。“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說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卷起簾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結尾三句是說,妻子在人間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宮孤寂地思念丈夫後羿一樣。姮娥憐愛雙棲燕子,把她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那畫梁上的燕巢,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羨慕雙燕,而更思念遠方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