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其二

#李白#唐朝#邊塞#戰爭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翻譯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身經沙場百戰鐵甲早已支離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突進營壘,射殺敵軍大將,獨自率領殘兵殺開重圍千騎而歸。

參考資料:

1、餘恕誠.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50

2、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6-980

註釋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沙場:胡三省《通鑒註》:“唐人謂沙漠之地為沙場。碎鐵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離破碎。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貴族之一,這裡指敵軍的一員悍將。

參考資料:

1、餘恕誠.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50

2、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6-980

賞析

詩人不直述戰事的進展,而將讀者置身於險象環生的局勢,感受緊迫的態勢。

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詩人用平直敘起的筆法寫出瞭征戰環境之“苦”。“百戰”,意謂戰事頻繁。“碎鐵衣”,形容氣候惡劣,鬥爭嚴酷。其中,“碎”字下得絕妙,頗值玩味。將士的愷甲都已凍碎難著,令人宛見“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軍將士因長期作戰,來不及休整,給養十分困難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這裡指敵軍的一員悍將。我方這位身經百戰的英雄,正是選中他作為目標,在突營闖陣的時候,首先將他射殺,使敵軍陷於慌亂,乘機殺開重圍,獨領殘兵,奪路而出。

詩中表現的是一位勇武過人的英雄,而所寫的戰爭從全局上看,是一場敗仗。但雖敗卻並不令人喪氣,而是敗中見出瞭豪氣。“獨領殘兵千騎歸”,“獨”字幾乎有千斤之力,壓倒瞭敵方的千軍萬馬,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詩沒有對這位將軍進行肖像描寫,但通過緊張的戰鬥場景,把英雄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異常鮮明而突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將這場驚心動魄的突圍戰和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相對照,讓人想到這不過是他“百戰沙場”中的一仗。這樣,就把剛才這一場突圍戰,以及英雄的整個戰鬥歷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壯烈,完全傳奇化瞭。詩讓人不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批殘兵敗將,而讓人感到這些血泊中拚殺出來的英雄凜然可敬。象這樣在一首小詩裡敢於去寫嚴酷的鬥爭,甚至敢於去寫敗仗,而又從敗仗中顯出豪氣,給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備象盛唐詩人那種精神氣概是寫不出的。

參考資料:

1、餘恕誠.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50

從軍行·其二譯文

將軍戎馬一生,伴隨他出征的鐵甲都已碎瞭,留下瞭累累的刀瘢箭痕。這次戰爭在塞外進行,城南是退路。但連城南也被敵人設下瞭重圍,全軍已陷入可能徹底覆沒的絕境。將軍急中生智,下令突圍,在突圍的關鍵時刻,將軍將敵方大將一擊射殺。敵軍一時陷於慌亂,將軍率殘部乘機殺開重圍,奪路而出,一騎絕塵,千餘(虛數)共拼殺而回。

從軍行·其二賞析一

詩人不直述戰事的進展,而將讀者置身於險象環生的局勢,感受緊迫的態勢。

此詩以短短四句,刻畫瞭一位無比英勇的將軍形象。首句寫將軍過去的戎馬生涯。伴隨他出征的鐵甲都已碎瞭,留下瞭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見他征戰時間之長和所經歷的戰鬥之嚴酷。這句雖是從鐵衣著筆,卻等於從總的方面對詩中的主人公作瞭最簡要的交待。有瞭這一句作墊,緊接著寫他面臨一場新的嚴酷考驗──“城南已合數重圍”。戰爭在塞外進行,城南是退路。但連城南也被敵人設下瞭重圍,全軍已陷入可能徹底覆沒的絕境。寫被圍雖隻此一句,但卻如千鈞一發,使人為之懸心吊膽。“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呼延,是匈奴四姓貴族之一,這裡指敵軍的一員悍將。我方這位身經百戰的英雄,正是選中他作為目標,在突營闖陣的時候,首先將他射殺,使敵軍陷於慌亂,乘機殺開重圍,獨領殘兵,奪路而出。

詩中表現的是一位勇武過人的英雄,而所寫的戰爭從全局上看,是一場敗仗。但雖敗卻並不令人喪氣,而是敗中見出瞭豪氣。“獨領殘兵千騎歸”,“獨”字幾乎有千斤之力,壓倒瞭敵方的千軍萬馬,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詩沒有對這位將軍進行肖像描寫,但通過緊張的戰鬥場景,把英雄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異常鮮明而突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將這場驚心動魄的突圍戰和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相對照,讓人想到這不過是他“百戰沙場”中的一仗。這樣,就把剛才這一場突圍戰,以及英雄的整個戰鬥歷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壯烈,完全傳奇化瞭。詩讓人不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批殘兵敗將,而讓人感到這些血泊中拚殺出來的英雄凜然可敬。象這樣在一首小詩裡敢於去寫嚴酷的鬥爭,甚至敢於去寫敗仗,而又從敗仗中顯出豪氣,給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備象盛唐詩人那種精神氣概是寫不出的。

從軍行·其二賞析二

這是一首用樂府古題寫的邊塞詩,其內容已基本失去專寫“軍旅苦辛”的古義,也無法合樂歌唱,因而,有別於漢魏樂府曲辭中的(從軍行》。唐人以“從軍行”為詩題,一般來說,旨在標明詩歌題材屬“邊塞”一類而已。盛唐邊塞詩,從總體上看,大多氣勢磅礴,極富悲壯崇高之美。李白的這首詩就寫得辭健氣壯,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藝術魅力。 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詩人用平直敘起的筆法寫出瞭征戰環境之“苦”。“百戰”,意謂戰事頻繁。“碎鐵衣”,形容氣候惡劣,鬥爭嚴酷。其中,“碎”字下得絕妙,頗值玩味。將士的愷甲都已凍碎難著,令人宛見“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軍將士因長期作戰,來不及休整,給養十分困難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Comments

從軍行

怨情

關山月

May 25, 2020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李白#唐朝#唐詩三百首#戰爭#邊塞#相思

古風·其一

May 25, 2020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

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

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問此何為?答言楚征兵;

渡瀘及五月,將赴雲南征。

怯卒非戰士,炎方難遠行。

長號別嚴親,日月慘光晶。

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

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千去不一還,投軀豈全身?

如何舞幹戚,一使有苗乎!

#李白#唐朝#戰爭#抒懷#組詩

塞上曲

May 25, 2020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燕支落漢傢,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陰,瀚海寂無波。

#李白#唐朝#邊塞

塞下曲六首·其一

May 25, 2020

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李白#唐朝#邊塞#軍旅#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