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東山二首

#李白#唐朝#寫山#寫景#隱居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傢。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

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翻譯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東山我很久沒有回去瞭,不知昔日種在洞旁的薔薇又開過幾次花?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傢。

環繞白雲堂的白雲是不是仍自聚自散?明月堂前的明月不知落入誰傢?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

我現在像謝安一樣攜領東山歌舞妓,長嘯一聲遠離世人。

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我準備告訴東山的隱者們,為我打開蓬門,掃去三徑上的白雲。

參考資料:

1、餘恕誠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52-353

2、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註釋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傢。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

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東山客:指隱者,即謝安。

參考資料:

1、餘恕誠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52-353

2、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賞析

東山上建有白雲堂和明月堂,所以詩裡那薔薇、那白雲、那明月,都不是信筆寫出的,而是切合東山之景,語帶雙關。李白的詩就有這樣的好處,即使在下筆時要受東山這樣一個特定地點的限制,要寫出東山的特點和風物,但成詩以後,仍顯得極其自然和隨意,毫無拘束之態。

李白向往東山,是由於仰慕謝安。這位在淝水之戰中吟嘯自若,似乎漫不經心地就擊敗苻堅百萬之眾於八公山下的傳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長期隱居東山。當匡扶晉室,建立殊勛,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計時,又曾一再辭退,打算歸老東山。所以,在李白看來,東山之隱,標志著一種品格。它既表示對於權勢祿位無所眷戀,但又不妨在社稷蒼生需要的時候,出而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東山之隱,和謝安式的從政是相結合的。在陶醉自然、吟詠嘯歌之際,並不忘情於政治;而當身居朝廷的時候,又長懷東山之念,保持澹泊的襟懷。李白一生以謝安自期、自比。“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憶舊遊贈譙郡元參軍》)“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都是在不同的處境和心情下,從不同的角度想到謝安和東山。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大約正在長安。唐玄宗親自下詔召他進京,看來是夠禮賢下士的瞭,但實際上並沒有給他像謝安那樣大展雄才的機會。相反,由於詩人的正直和傲慢,卻招惹瞭權貴的忌恨。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醜正同列,害能成謗,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這就是李白這首詩的背景。從“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可以看出,詩人在默算著離開“東山”(實際上指進京以前的隱居之地)的時日。流光如駛,歲月老人。他有像謝安與東山那樣的離別,卻未成就像謝安那樣的功業。因此,在詩人的沉吟中,已經包含著光陰虛度、壯懷莫展的感慨瞭。當初,詩人告辭東山時,同樣也舍不得丟開那種環境和生活,隻不過為瞭實現匡國濟世之志才暫時應詔而去。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卻毫無所成,自然對不起東山的風物。所以“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傢”兩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種內疚,覺得未免辜負瞭那兒的白雲明月。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形象地說明瞭,飲酒、狎妓、觀舞並且親自歌舞,是李白的生活方式之一。“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表現瞭對謝安的隱居生活的向往。

這兩首詩應該看作是李白的“歸去來辭”。他向往著東山,又覺得有負於東山。他是要歸去瞭,但他的歸去卻又不同於陶淵明。陶淵明是決心做隱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卻沒有這種“決心”。“東山”是和謝安這樣一位政治傢的名字結合在一起的。向往東山,既有隱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時而起的一面。“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梁園吟》)他的東山之隱,原來還保留著這樣一種情愫。詩中李白隱以謝安這樣一個人物自比,又用白雲、明月來襯托他自己的形象,那東山的白雲和明月顯得十分澹泊、明潔;而李白的情懷,便和這一切融合在一起瞭。

參考資料:

1、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2、餘恕誠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52-353

憶東山二首翻譯

翻譯:

東山我很久沒有回去瞭,不知昔日種在洞旁的薔薇又開過幾次花?

環繞白雲堂的白雲是不是仍自聚自散?明月堂前的明月不知落入誰傢?

我現在像謝安一樣攜領東山歌舞妓,長嘯一聲遠離世人。

我準備告訴東山的隱者們,為我打開蓬門,掃去三徑上的白雲。

憶東山二首賞析

賞析: 東山上建有白雲堂和明月堂,所以詩裡那薔薇、那白雲、那明月,都不是信筆寫出的,而是切合東山之景,語帶雙關。李白的詩就有這樣的好處,即使在下筆時要受東山這樣一個特定地點的限制,要寫出東山的特點和風物,但成詩以後,仍顯得極其自然和隨意,毫無拘束之態。
李白向往東山,是由於仰慕謝安。這位在淝水之戰中吟嘯自若,似乎漫不經心地就擊敗苻堅百萬之眾於八公山下的傳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長期隱居東山。當匡扶晉室,建立殊勛,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計時,又曾一再辭退,打算歸老東山。所以,在李白看來,東山之隱,標志著一種品格。它既表示對於權勢祿位無所眷戀,但又不妨在社稷蒼生需要的時候,出而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東山之隱,和謝安式的從政是相結合的。在陶醉自然、吟詠嘯歌之際,並不忘情於政治;而當身居朝廷的時候,又長懷東山之念,保持澹泊的襟懷。李白一生以謝安自期、自比。“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憶舊遊贈譙郡元參軍》)“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都是在不同的處境和心情下,從不同的角度想到謝安和東山。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大約正在長安。唐玄宗親自下詔召他進京,看來是夠禮賢下士的瞭,但實際上並沒有給他像謝安那樣大展雄才的機會。相反,由於詩人的正直和傲慢,卻招惹瞭權貴的忌恨。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醜正同列,害能成謗,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這就是李白這首詩的背景。從“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可以看出,詩人在默算著離開“東山”(實際上指進京以前的隱居之地)的時日。流光如駛,歲月老人。他有像謝安與東山那樣的離別,卻未成就像謝安那樣的功業。因此,在詩人的沉吟中,已經包含著光陰虛度、壯懷莫展的感慨瞭。當初,詩人告辭東山時,同樣也舍不得丟開那種環境和生活,隻不過為瞭實現匡國濟世之志才暫時應詔而去。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卻毫無所成,自然對不起東山的風物。所以“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傢”兩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種內疚,覺得未免辜負瞭那兒的白雲明月。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形象地說明瞭,飲酒、狎妓、觀舞並且親自歌舞,是李白的生活方式之一。“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表現瞭對謝安的隱居生活的向往。
這兩首詩應該看作是李白的“歸去來辭”。他向往著東山,又覺得有負於東山。他是要歸去瞭,但他的歸去卻又不同於陶淵明。陶淵明是決心做隱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卻沒有這種“決心”。“東山”是和謝安這樣一位政治傢的名字結合在一起的。向往東山,既有隱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時而起的一面。“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梁園吟》)他的東山之隱,原來還保留著這樣一種情愫。詩中李白隱以謝安這樣一個人物自比,又用白雲、明月來襯托他自己的形象,那東山的白雲和明月顯得十分澹泊、明潔;而李白的情懷,便和這一切融合在一起瞭。

Comments

慶清朝·禁幄低張

憶江南

憶江南

May 20, 2020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唐朝#宋詞三百首#小學古詩#江南#寫景#早教#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寫景#山水

新城道中二首

May 20, 2020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傢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蘇軾#宋朝#春天#寫景#喜悅#熱愛#寫景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

May 20, 2020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順常晝臥其下。時餘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騷然,順指落花求韻,餘為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蘇軾#宋朝#寫景#寫景

滕王閣詩

May 20, 2020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佩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唐朝#寫景#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