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杜甫#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愛國#戰爭#憂國憂民#早教#最美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翻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長安淪陷,國傢破碎,隻有山河依舊;春天來瞭,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瞭一個春天,傢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瞭。

參考資料:

1、范國平.初中生必背古詩詞.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114-116頁

2、李存仁.新編初中古詩文一看通.廣州市: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01頁

3、李承林.中華句典中華文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9-50頁

註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時:為國傢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裡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當。

白頭搔(sāo)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白頭:這裡指白頭發。搔:用手指輕輕的抓。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經受,承受。簪:一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發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參考資料:

1、范國平.初中生必背古詩詞.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114-116頁

2、李存仁.新編初中古詩文一看通.廣州市: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01頁

3、李承林.中華句典中華文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9-50頁

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淒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淒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傢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便描寫瞭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瞭,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瞭。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淒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造瞭一片荒涼淒慘的氣氛。

“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並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於“國破”,國傢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瞭春天的光彩,留下的隻是斷垣殘壁,隻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長安城裡已不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瞭,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裡,詩人睹物傷感,表現瞭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瞭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艷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我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人內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瞭這種以樂景表現哀情的藝術手法,並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鬱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傢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於物。表現瞭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傢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瞭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兒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麼樣瞭。要能得到封傢書該多好啊。“傢書抵萬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瞭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爭是一封傢書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的美好願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傢書不至,國愁傢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極無聊賴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發。自離傢以來一直在戰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於長安數月,頭發更為稀疏,用手搔發,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發簪也插不住瞭。詩人由國破傢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 “白發”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發白瞭、疏瞭,從頭發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傢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瞭“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望遠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瞭很久,以致於傢裡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瞭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瞭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瞭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傢、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瞭大傢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參考資料:

1、謝真元.唐詩300首鑒賞漢英對照.北京市: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年:278-279頁

2、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文言詩文學習指導語文七年級.北京市:語文出版社,2004年:188-189頁

春望譯文及註釋

譯文國都已被攻破,隻有山河依舊存在,春天的長安城滿目淒涼,到處草木叢生。繁花也傷感國事,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增離恨。多個月戰火連續不斷,長久不息,傢書珍貴,一信難得,足矣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白瞭頭發,越搔越稀少,少得連簪子都插不上瞭。

註釋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破:被攻破。深:茂盛;茂密。城:指長安城,當時被叛軍占領。感時:感傷時局。恨別:悲傷,悔恨離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互文,譯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瞭反而墮淚驚心。驚:使……驚動。烽火:古時邊疆在高臺上為報警點燃的火。這裡指戰爭。傢書:在一個遠離傢鄉的地方,給傢庭寫的信。(當時杜甫傢住鄜(fū)州城外羌村)連三月:連續多個月。抵萬金:傢書可值幾萬兩黃金,極言傢信之難得。 抵:值。白頭搔更短:白頭發越抓越少瞭。 白頭:白頭發。 搔:抓,撓。短:少。渾欲不勝簪: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瞭。渾:簡直。欲:將要;就要。不:禁不住。勝:能承受。簪:一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束發,所以用簪。

春望古今異義

    國破山河在 古義:國都 今義:國傢渾欲不勝簪 古義:簡直 今義:渾濁;糊塗傢書抵萬金 古義:信 今義:裝訂成冊的著作

春望創作背景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於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唐玄宗,把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瞭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fū)州(現在陜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唐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詩作於次年三月。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傢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傢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無限的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瞭愛國之情。

春望鑒賞

語句賞析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裡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傢殘破。起首一“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瞭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傢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瞭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體現出詩人的愛國之情。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地感嘆憂憤。國傢動亂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傢書尤為難能可貴。詩人從側面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傢書的不易得來表現詩人對國傢深深地憂慮。結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連簪子都插不住瞭,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瞭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全詩抒發瞭詩人憂國、傷時、念傢、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瞭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傢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備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傢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傢小安頓在鄜(Fū)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傢情切,不免感慨萬端。

詩的一、二兩聯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淒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創造瞭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並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瞭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傢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傢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傢書抵萬金”,寫出瞭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瞭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傢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傢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瞭詩人熱愛國傢、眷念傢人的美好感情,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春望一詩中的對偶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

詩人這一年剛45歲,但“白頭”是寫實——半年後,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麼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傢所致。

杜甫陷賊中八個月,大約寫瞭二十來首詩,論深沉含蓄,當以此詩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詩題賞析春望的“望”表達瞭對傢人的懷念(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對國傢前程的絕望憂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自己廉頗老矣的慨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中心思想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詩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瞭詩人憂國思傢的感情,反映瞭詩人渴望安寧、向往幸福的願望

藝術表現1、《春望》有融情於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於事等修辭手法。關鍵是化情思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也就是近代西方所說的“移情論”。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就是移情入景的范例。 2、詩的藝術手法。從不同層面來看:詩高度概括,形象生動的反映社會生活,常用比興手法,即要用渲染、比擬、聯想、對比等手法,將所要表達的感情事理具象化,形成鮮明生動的畫面。詩歌形象除鮮明生動外,還往往具有象征意蘊和誇張圖景,因而常用象征手法和誇張手法,寓意高遠,發人深思。詩歌抒情言志,具有強烈的情感,常用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即景抒情,托物寄情)表達詩人的典型感受。詩歌是富有想象力和啟示力的藝術,而詩歌的想象通常表現為聯想、類比、幻想等方式。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詩。特別要註意一些具有現代派的象征詩,常常用象征的手法或以特征性的事物代表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戴望舒的《雨巷》。3、詩的結構。詩的結構遵循的是情感和想象的邏輯,具有跳躍性。因而詩人特意建構“空白”——藝術的跳躍與省略。中國古代文論稱之為“間空”。田間的《義勇軍進行曲》:“在長白山一帶的地方,/中國的高粱,/正在血裡成長。/大風沙裡,/一個義勇軍。/騎馬走過他的傢鄉。/他回來:/敵人的頭,/掛在鐵槍上”。詩人省略瞭奮勇抗戰的場景,但那浴血奮戰的場面和同仇敵愾的民族義憤,都洋溢在字裡行間。因為開頭時代氣氛的烘托及最後一句詩眼,使讀者得以有根有據地用想象補充戰鬥場面。詩跳躍與省略,虛實相間的藝術處理,造成“空間”以少勝多的藝術表現力。4、詩的語言。精煉、富有韻律美。常用比喻、通感、反復等手法,註意語言的聲調、押韻和節奏構成音樂美。

總結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的長安城,雜草叢生,滿目荒涼。詩人憂時傷亂,觸景生情。全詩由「望」著筆,情景相融。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由憂國到思傢,情感愈來愈強、逐漸具體、逐漸深入。讀罷全詩,滿腹焦慮、搔首而嘆的詩人恍若眼前。

此詩以深沉凝練、言簡意多聞名。遣詞用字,精當準確,含蘊豐富。 

Comments

春曉

春雪

泊秦淮

May 20, 2020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傢。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詠史懷古#愛國#早教#感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May 20, 2020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友情#送別#早教#最美

送元二使安西

May 20, 2020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唐朝#唐詩三百首#小學古詩#初中古詩#樂府#友情#送別#早教#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過零丁洋

May 20, 2020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宋朝#古詩三百首#初中古詩#愛國#勵志#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