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白居易#唐朝#寫景#寫水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譯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快要落山的夕陽,霞光柔和的鋪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綠,一半艷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534-535

2、吳大奎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53-254

註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sè)瑟半江紅。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憐:可愛。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的時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534-535

2、吳大奎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53-254

賞析

白居易純粹寫景的作品很少,這是一首頗為人稱道的小詩。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瞭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瞭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瞭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瞭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

“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瞭,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瞭。

“可憐九月初三夜”,是個過渡。可憐,可愛。九月初三,是農歷,指進入深秋。意思說:深秋的夜晚多麼可愛啊!前兩句描寫日落時景象,這一句很自然地把時間從日落過渡到夜晚。看似隨意寫來,實際很重要,讓讀者明確感到時間在推移,繼續觀賞後面的畫面。

最後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說: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亮像弓一樣。秋天的江邊夜色降臨,空氣濕潤,草木上都凝結起露珠,“露似珍珠”,寫出秋葉特點。九月初三,月亮剛出現,還是月牙兒,彎彎的,所以說像一張弓。“月似弓”,進一步點出月初的秋夜。這句重點寫瞭秋夜露珠和新月,連用兩個新穎貼切的比喻,描繪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瞭一幅絕妙的畫卷。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瞭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

另外,值得讀者註意的是這首詩中的時間問題。《暮江吟》寫瞭三個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後兩句主要寫日落後(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後兩句還引伸出夜裡一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於日落前看到瞭“殘陽鋪照”,又於日落後看到瞭“月似弓”,再於夜間看到瞭“露似真珠”。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於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瞭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隻能是在日落後不久。此時,由於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裡“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瞭。

參考資料:

1、張燕瑾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暮江吟譯文及註釋

譯文一道殘陽倒影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巧的弓。

表達瞭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祖國江河的感情。

註釋①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②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③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④可憐:可愛。⑤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的時候。⑥真珠:即珍珠。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彎如弓。

暮江吟句解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詩人抓住瞭傍晚夕陽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現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絢爛景象。

這句詩的意思是: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詩人在這裡把天上地上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裡,通過對“露”和“月”的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秋夜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

這句詩的意思是: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多麼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暮江吟賞析一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瞭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瞭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瞭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瞭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瞭,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瞭。

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江邊的草地上掛滿瞭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瞭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瞭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詩人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瞭一張精巧的彎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美妙景象,壓縮在一句詩裡——“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像弓一樣的一彎新月,想起當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瞭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瞭一幅絕妙的畫卷。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瞭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評:“詩有豐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微入畫。”《唐宋詩醇》評:“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清代王士禎《唐人萬首絕句選》評:“麗絕韻絕,令人神往。”

另外,值得讀者註意的是這首詩中的時間問題。

暮江吟賞析二

《暮江吟》並非始終寫“暮色江景”。如果隻從《暮江吟》的標題看,此詩似乎應始終歌吟“日落前後”的暮色江景,但詩中“可憐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則明顯地是在寫“夜晚”。按《辭海》裡的解釋:“露是空氣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發熱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溫度低於氣溫(但仍高於0℃),而凝結在其上的水珠。常見於晴朗無風的夜間或清晨。”由此可見,此詩標題與內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並非始終寫暮色江景。理解此詩時一定要把握住這個特點,不能機械地隻從標題去理解內容。有人認為,此詩的標題與內容中的時間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筆。其實,這種情況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如杜甫的《日暮》就從黃昏時分一直寫到“草露滴秋根”;賈島的《暮過山村》也從日落寫到明月高懸。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學作品。

暮江吟賞析三

《暮江吟》主要是寫“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寫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這是最真實可信的暮色江景。後兩句寫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場景。詩中“九月初三”與“月似弓”上下緊扣,寫的是黃昏時的自然景色。這裡的“九月初三”,點明時間,“月似弓”則是詩人看到的景象。當然,這種景象隻能在日落後不久才能看到,因而這兩句主要還是寫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那樣是寫“美麗的夜景”。

說後兩句仍主要寫暮色江景,有其科學上的依據。根據天文學常識,九月初三日,月亮位於太陽以東約45°,形狀像個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後出現於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見時間局限於日落後2至3小時。從詩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月亮的地平高度不會很低。太低瞭,由於樹木、建築、霧氣等影響就不會看到。據此,讀者可以推測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當在九月初三黃昏,即日落後不久。從民用時間看,仍屬於傍晚,即“暮”的范疇。

暮江吟賞析四

《暮江吟》寫瞭三個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後兩句主要寫日落後(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後兩句還引伸出夜裡一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於日落前看到瞭“殘陽鋪照”,又於日落後看到瞭“月似弓”,再於夜間看到瞭“露似真珠”。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於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瞭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隻能是在日落後不久。此時,由於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裡“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瞭。

Comments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暮春歸故山草堂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

May 20, 2020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裡#宋朝#古詩三百首#小學古詩#夏天#寫水#池塘#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寫景

憶江南

May 20, 2020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唐朝#宋詞三百首#小學古詩#江南#寫景#早教#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寫景#山水

新城道中二首

May 20, 2020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傢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蘇軾#宋朝#春天#寫景#喜悅#熱愛#寫景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

May 20, 2020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順常晝臥其下。時餘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騷然,順指落花求韻,餘為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蘇軾#宋朝#寫景#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