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翠微亭

#嶽飛#宋朝#古詩三百首#紀遊#寫景#熱愛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翻譯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年復一年,我馳騁疆場,戰袍上灑滿瞭灰塵;今天特地騎馬到達翠微亭,觀賞齊山美景。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國大好河山看不夠,在馬蹄聲聲的催促中,踏著明亮的月色歸來。

參考資料:

1、繆鉞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1987.12(2012.7重印):第886-887頁

2、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207-208頁

註釋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經年:常年。征衣:離傢遠行的人的衣服。這裡指從軍的衣服。特特:特地、專門。亦可解作馬蹄聲,二義皆通。尋芳:遊春看花。翠微:指翠微亭。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看不足:看不夠。

參考資料:

1、繆鉞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1987.12(2012.7重印):第886-887頁

2、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207-208頁

賞析

這是一首記遊詩,詩作於池州,一反其詞的激昂悲壯,以清新明快的筆法,抒寫瞭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熱愛,體現瞭馬背賦詩的特點。

前兩句寫出遊的愉悅。起句“經年塵土滿征衣”寫長期緊張的軍旅生活。詩人從軍後,一直過著緊張的軍事生活,特別是在抗金鬥爭中,為瞭保衛南宋殘存的半壁河山,進而恢復中原,他披甲執銳,率領軍隊,沖鋒陷陣,轉戰南北,長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衛國傢的偉大事業之中。詩的開頭一句正是對這種緊張軍旅生活的生動樸實的高度概括。“經年”,這裡指很長時間以來。“征衣”,這裡是指長期在外作戰所穿的衣服。既然長年累月地率領部隊轉戰南北,生活十分緊張,那就根本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去悠閑地遊覽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愈是這樣,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這樣,起筆一句就為下面內容的引出作瞭充分的渲染和鋪墊,看似與記遊無關,而作用卻在於突出、強調和反襯瞭這次出遊的難得與可貴。

故對句以“特特尋芳上翠微”接住。現在,詩人竟然有瞭這樣的機會,到齊山觀覽,而且登上瞭著名詩人杜牧在這裡建造的翠微亭,心裡一定愉快、興奮。“特特”,在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當特別、特地講,起瞭強調、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脈,一是指馬蹄聲,交待瞭這次出遊是騎馬去的,成為詩歌結尾一句的伏筆。“尋芳”,探賞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詩人到達的地方。這樣,對句實際上寫瞭出遊的方式(騎馬)和到達的地點(翠微亭),從而起到瞭點題、破題的作用。詩的開頭兩句,首句起筆突兀,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似與題目無關,而實為次句鋪墊;次句陡轉筆鋒扣題,承接自然,成為首句的照應;兩句相互配合,表現出作者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高度藝術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偉氣魄。兩句形成瞭波瀾和對比,從而突出瞭這次出遊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詩的三四兩句並沒有象一般的記遊詩那樣,對看到的景色作具體細致的描述,而是著眼於主觀感覺,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寫出瞭這次“尋芳”的感受,將秀麗的山水和優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樸實、最通俗的“好”字來表達,既有主觀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贊美。同時,又用“看不足”傳達自己對“好水好山”的喜愛、依戀和欣賞。

結尾一句則寫瞭詩人為祖國壯麗的山河所陶醉,樂而忘返,直到夜幕降臨,才在月光下騎馬返回。“馬蹄”,照應瞭上面的“特特”。“催”字則寫出瞭馬蹄聲響使詩人從陶醉中清醒過來的情態,確切而傳神。“月明歸”,說明回返時間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寫出瞭詩人對山水景色的無限熱愛、無限留戀。嶽飛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之所以為自己的國傢英勇戰鬥,同他如此熱戀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詩的結尾兩句正表現瞭作者對祖國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這首詩通過記遊,抒發瞭作者對祖國山河無限深厚的熱愛之情。在藝術上運思巧妙,不落俗套,雖是記遊,而不具體描述景物,重在抒寫個人感受。其結構方式除以時間為序外,又把情感的變化作為全詩的線索,突出瞭這次出遊登臨的喜悅。語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話。

參考資料:

1、[清]黃邦寧編.《嶽忠武王全集》:掃葉山房,1927年10月第3版

2、繆鉞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1987.12(2012.7重印):第886-887頁

池州翠微亭譯文及註釋

譯文多年的塵土佈滿瞭軍裝,騎著馬到翠微亭尋找美景。好水好山還沒有欣賞夠,馬蹄聲就已經催我速歸瞭。

註釋①選自《宋詩選》。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朝愛國將領。這首詩表達瞭作者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深厚感情,體現瞭馬背賦詩的特點。池州,今安徽貴池。翠微亭,在貴池南齊山頂上。②經年:常年。③征衣:離傢遠行的人的衣服。這裡指從軍的衣服。④特特:特地、專門。亦可解作馬蹄聲,二義皆通。⑤尋芳:遊春看花。⑥翠微:指翠微亭。⑦看不足:看不夠。⑧這句詩是說,在馬蹄聲的催促裡,我踏著月色歸去瞭。

池州翠微亭賞析

“池州”,是宋代江南東路的一個州,州府設在當時的秋浦,就是現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這裡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貴池南邊的齊山上,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在武宗會昌年間任池州刺史時建造的。

這是一首記遊詩,主要記述登臨池州翠微亭觀覽勝景的心理狀態和出遊情形,表現瞭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前兩句寫出遊的愉悅。起句“經年塵土滿征衣”寫長期緊張的軍旅生活。詩人從軍後,一直過著緊張的軍事生活,特別是在抗金鬥爭中,為瞭保衛南宋殘存的半壁河山,進而恢復中原,他披甲執銳,率領軍隊,沖鋒陷陣,轉戰南北,長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衛國傢的偉大事業之中。詩的開頭一句正是對這種緊張軍旅生活的生動樸實的高度概括。“經年”,這裡指很長時間以來。“征衣”,這裡是指長期在外作戰所穿的衣服。既然長年累月地率領部隊轉戰南北,生活十分緊張,那就根本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去悠閑地遊覽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愈是這樣,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這樣,起筆一句就為下面內容的引出作瞭充分的渲染和鋪墊,看似與記遊無關,而作用卻在於突出、強調和反襯瞭這次出遊的難得與可貴,故對句以“特特尋芳上翠微”接住。現在,詩人竟然有瞭這樣的機會,到齊山觀覽,而且登上瞭著名詩人杜牧在這裡建造的翠微亭,心裡怎能不愉快、不興奮呢?“特特”,在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當特別、特地講,起瞭強調、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脈,一是指馬蹄聲,交待瞭這次出遊是騎馬去的,成為詩歌結尾一句的伏筆。“尋芳”,探賞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詩人到達的地方。這樣,對句實際上寫瞭出遊的方式(騎馬)和到達的地點(翠微亭),從而起到瞭點題、破題的作用。詩的開頭兩句,首句起筆突兀,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似與題目無關,而實為次句鋪墊;次句陡轉筆鋒扣題,承接自然,成為首句的照應;兩句相互配合,表現出作者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高度藝術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偉氣魄。兩句形成瞭波瀾和對比,從而突出瞭這次出遊的欣喜。

那麼,這次出遊究竟如何?詩人看到瞭些什麼景色呢?“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詩的三四兩句並沒有象一般的記遊詩那樣,對看到的景色作具體細致的描述,而是著眼於主觀感覺,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寫出瞭這次“尋芳”的感受,將秀麗的山水和優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樸實、最通俗的“好”字來表達,既有主觀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贊美。同時,又用“看不足”傳達自己對“好水好山”的喜愛、依戀和欣賞。結尾一句則寫瞭詩人為祖國壯麗的山河所陶醉,樂而忘返,直到夜幕降臨,才在月光下騎馬返回。“馬蹄”,照應瞭上面的“特特”。“催”字則寫出瞭馬蹄聲響使詩人從陶醉中清醒過來的情態,確切而傳神。“月明歸”,說明回返時間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寫出瞭詩人對山水景色的無限熱愛、無限留戀。嶽飛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之所以為自己的國傢英勇戰鬥,同他如此熱戀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詩的結尾兩句正表現瞭作者對祖國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這首詩通過記遊,抒發瞭作者對祖國山河無限深厚的熱愛之情。在藝術上運思巧妙,不落俗套,雖是記遊,而不具體描述景物,重在抒寫個人感受。其結構方式除以時間為序外,又把情感的變化作為全詩的線索,突出瞭這次出遊登臨的喜悅。語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話。

Comments

江神子·恨別

汲江煎茶

新城道中二首

May 20, 2020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傢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蘇軾#宋朝#春天#寫景#喜悅#熱愛#寫景

夜宿山寺

May 20, 2020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李白#唐朝#紀遊#寫景#早教#小學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

May 20, 2020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裡#宋朝#古詩三百首#小學古詩#農村#寫景

小池

May 20, 2020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裡#宋朝#古詩三百首#小學古詩#夏天#寫水#池塘#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