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懷古二首

#皮日休#唐朝#詠史懷古#組詩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裡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翻譯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成千上萬的彩船行駛在運河兩岸的翠柳中間,但這支船隊載到揚州後再也沒有回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裡地無山。

應該是上天教人們開通汴河,這裡一千餘裡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巒。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

都說隋朝亡國是因為這條河,但是到現在它還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暢通無阻。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如果不是修龍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煬帝的功績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參考資料:

1、古代漢語字典編委會.古代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5:236.

2、於海娣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16.

註釋

萬艘龍舸(gě)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舸:大船。載到揚州盡不還:隋煬帝楊廣遊覽揚州時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

應是天教(jiào)開汴(biàn)水,一千餘裡地無道。汴水:汴河,即通濟渠。

盡道隋(suí)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yǔ)論功不較多。水殿龍舟事:隋煬帝下揚州乘龍舟的風景的事。共禹論功:作者在這裡肯定瞭隋朝大運河的積極意義,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績相比的。

參考資料:

1、古代漢語字典編委會.古代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5:236.

2、於海娣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16.

賞析

第一首詩的“萬艘龍舸”代指隋煬帝的船隊。全詩描述瞭隋煬帝遊覽揚州的豪華船隊以及大運河的地理環境,詩中隱含瞭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的歷史事實。詩說當年的浩然盛大的場面如今已經不復存在,實質是說當時的唐帝國早已是連隋煬帝時也比不得瞭。這是對當政者的警訓,意味深長。

第二首詩第一句從隋亡於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設難,予以批駁。詩中說:很多研究隋朝滅亡原因的人都歸咎於運河,視為一大禍根,然而大運河的開鑿使南北交通顯著改善,對經濟聯系與政治統一有莫大好處,歷史作用深遠。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後世時間之長;說“千裡”,以見因之得益的地域之遼闊;“賴”字則表明其為國計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帶贊許的意味。此句強調大運河的百年大利,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使人耳目一新。這就是唐人詠史懷古詩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議論新穎,發人所未發,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卻是不易的。大運河固然有利於後世,但隋煬帝的暴行還是暴行,皮日休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看開河這件事的。當年運河竣工後,隋煬帝率眾二十萬出遊,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船隻相銜長達三百餘裡,僅挽大船的人幾近萬數,均著彩服,水陸照亮,所謂“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隱《隋宮》,其奢侈糜費實為史所罕聞。第三句“水殿龍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對隋煬帝的批斥是十分明顯的。然而他並不直說。第四句忽然舉出大禹治水的業績來相比,甚至用反詰句式來強調:“共禹論功不較多?”意思就是:論起功績來,煬帝開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嗎?這簡直荒謬離奇,但由於詩人的評論,是以“若無水殿龍舟事”為前提的。僅就水利工程造福後世而言,兩者確有可比之處。然而“若無”雲雲這個假設條件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極盡“水殿龍舟”之侈的煬帝終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過傢門而不入”的大禹相與論功,流芳千古。故作者雖用瞭翻案法,實際上為大運河洗刷不實的“罪名”,而煬帝的罪反倒更加實際瞭。這種把歷史上暴虐無道的昏君與傳說中受人景仰的聖人並提,是欲奪故予之法。說煬帝“共禹論功不較多”,似乎是最大恭維獎許,但有“若無水殿龍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徹底的剝奪。“共禹論功”一抬,“不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壓在“水殿龍舟事”上面,對煬帝的批判就更為嚴厲,譴責更為強烈。這種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發效果更好。

此詩以議論為主,在形象思維、情韻等方面較李商隱《隋宮》一類作品不免略遜一籌;但在立意的新奇、議論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獨到處,仍不失為晚唐詠史懷古詩中的佳品。

參考資料:

1、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88-1289.

2、遊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213.

汴河懷古二首翻譯

翻譯:

都說隋朝亡國是因為這條河,但是到現在它還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暢通無阻。

如果不是修龍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煬帝的功績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汴河懷古二首賞析

這首詩第一句從隋亡於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設難,予以批駁。詩中說:很多研究隋朝滅亡原因的人都歸咎於運河,視為一大禍根,然而大運河的開鑿使南北交通顯著改善,對經濟聯系與政治統一有莫大好處,歷史作用深遠。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後世時間之長;說“千裡”,以見因之得益的地域之遼闊;“賴”字則表明其為國計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帶贊許的意味。此句強調大運河的百年大利,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使人耳目一新。這就是唐人詠史懷古詩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議論新穎,發人所未發,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卻是不易的。大運河固然有利於後世,但隋煬帝的暴行還是暴行,皮日休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看開河這件事的。當年運河竣工後,隋煬帝率眾二十萬出遊,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船隻相銜長達三百餘裡,僅挽大船的人幾近萬數,均著彩服,水陸照亮,所謂“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隱《隋宮》,其奢侈糜費實為史所罕聞。第三句“水殿龍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對隋煬帝的批斥是十分明顯的。然而他並不直說。第四句忽然舉出大禹治水的業績來相比,甚至用反詰句式來強調:“共禹論功不較多?”意思就是:論起功績來,煬帝開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嗎?這簡直荒謬離奇,但由於詩人的評論,是以“若無水殿龍舟事”為前提的。僅就水利工程造福後世而言,兩者確有可比之處。然而“若無”雲雲這個假設條件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極盡“水殿龍舟”之侈的煬帝終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過傢門而不入”的大禹相與論功,流芳千古。故作者雖用瞭翻案法,實際上為大運河洗刷不實的“罪名”,而煬帝的罪反倒更加實際瞭。這種把歷史上暴虐無道的昏君與傳說中受人景仰的聖人並提,是欲奪故予之法。說煬帝“共禹論功不較多”,似乎是最大恭維獎許,但有“若無水殿龍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徹底的剝奪。“共禹論功”一抬,“不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壓在“水殿龍舟事”上面,對煬帝的批判就更為嚴厲,譴責更為強烈。這種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發效果更好。

Comments

汲江煎茶

汾上驚秋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May 20, 2020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杜牧#唐朝#詠史懷古#諷刺#組詩#早教

夏日絕句

May 20, 2020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宋朝#古詩三百首#地名#詠史懷古#愛國#憂憤#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May 20, 2020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瞭,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宋朝#高中古詩#宋詞三百首#豪放#長江#詠史懷古#抒懷#懷才不遇

惜牡丹花二首

May 20, 2020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白居易#唐朝#牡丹#惜花#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