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上驚秋

#蘇頲#唐朝#秋天#寫景#抒情

北風吹白雲,萬裡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翻譯

北風吹白雲,萬裡渡河汾。

北風吹卷著白雲使之翻滾湧動,我要渡過汾河,到萬裡以外的地方去。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心緒傷感、惆悵,又恰逢落葉飄零,我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風。

參考資料:

1、於海娣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44.

註釋

北風吹白雲,萬裡渡河汾(fén)。汾:指汾水,為黃河第二大支流。河汾:指汾水流入黃河的一段。

心緒(xù)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搖落:樹葉凋零。

參考資料:

1、於海娣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44.

賞析

這首五絕有興寄,有深意,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它采取瞭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詩人的復雜心情。

“北風吹白雲,萬裡渡河汾。”這前二句是說,北風吹卷著白雲使之翻滾湧動,我要渡過黃河到萬裡以外的地方去。

前二句顯然化用瞭《秋風辭》的詩意,首句即“秋風起兮白雲飛”,次句為“泛樓船兮濟河汾”,從而概括的暗示著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後土的歷史往事,同時也不難使人聯想到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為。兩者何其相似,歷史仿佛重演。這意味著什麼,又啟示些什麼,詩人並不點破,留給讀者自行理會。然而題目卻點出一個“驚”字,表明詩人的思緒是受到震驚的。難道這是由於個人的原因遭遇而被震驚瞭嗎?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點像是即景自況。他在汾水上被北風一吹,一陣寒意使他驚覺到秋天來臨;而他當時正處在一生中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外放。恰如一陣北風把他這朵白雲吹得老遠,來到瞭這汾水上。這也合乎題目標示的“汾上驚秋”。因此前二句的含義是復雜的。總的說來,是在即景起興中抒發著歷史的聯想和感慨,在關切國傢的隱憂中交織著個人失意的哀愁。可謂百感交集,愁緒紛亂。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這後二句是說,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凋零,我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風。

為瞭使讀者體會這種心情,詩人在後二句便明確的加以說穿瞭。“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搖落”用《秋風辭》中“草木黃落”句意,又同本於戰國楚宋玉《九辯》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裡用以指蕭瑟天氣,也用來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說“逢”。“逢”者,愁緒又加上挫折之謂,暗示出心緒並非隻是個人的失意。“秋聲”即謂北風,其聲肅殺,所以“不可聞”。聽瞭這肅殺之聲,隻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這就清楚地表明前二句所蘊含的復雜心情的性質和傾向。

實際上,這詩的表現手法和抒情特點,都比較接近阮籍的《詠懷詩》。此詩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詩人有寄托,有憂慮,有感傷;但究竟為什麼,是難以確切肯定的。他采用這種手法,可能是以久與政事的經驗,熟悉歷史的知識,意識到漢、唐兩代的兩個盛世皇帝之間有某種相似,仿佛受到歷史的某種啟示,隱約感到某種憂慮,然而他還說不清楚,也無可奈何,因此隻能寫出這種感覺和情緒。而恰是這一點,卻構成瞭一種獨有的藝術特點:以形象來表示,讓讀者去理會。

參考資料:

1、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2-63.

汾上驚秋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汾上:指汾陽縣(今山西萬榮南)。汾:指汾水,為黃河第二大支流。 ⑵河汾:指汾水流入黃河的一段。 ⑶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搖落:樹葉凋零。 白話譯文 北風吹卷著白雲使之翻滾湧動,我要渡過汾河到萬裡以外的地方去。 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搖落凋零,我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風。

汾上驚秋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或十二年(724年)的秋天。相傳漢武帝在其地獲黃帝所鑄寶鼎,因祀後土,並渡汾水飲宴賦詩,作《秋風辭》。開元十年(722年),唐玄宗聽張說之言,謂汾陽有漢後土祠,其禮久廢,應修復祭祀。開元十一年(723年)正月,唐玄宗到潞州、晉州,詩人為禮部侍郎隨行,並有詩。二月在汾陰祀後土,詩人從行並寫瞭《祭汾陰樂章》。是年冬,出為益州大都督長史。到開元十三年(725年)才又調回長安。外放的兩年,是蘇頲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時期,此詩可能就是這一兩年中的一個秋天所作的。

汾上驚秋鑒賞

這首五絕有興寄,有深意,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它采取瞭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詩人的復雜心情。 此詩前二句化用瞭漢武帝《秋風辭》的詩意,首句即“秋風起兮白雲飛”,次句為“泛樓船兮濟河汾”,從而概括地暗示著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後土的歷史往事,並引發聯想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為。兩者何其相似,歷史仿佛重演,這意味著什麼,又啟示些什麼,詩人並不予點破,運用瞭留白手段。然而題目卻點出瞭一個“驚”字,表明詩人的思緒是受瞭震驚的。這不是由於個人遭遇而被震驚。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點像是即景自況。他在汾水上被北風一吹,一陣寒意使他驚覺到秋天來臨;而他當時正處於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陣北風把他這朵白雲吹得老遠,來到瞭這汾水上。這也合乎題目標示的“汾上驚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復雜的。總的來說,是在即景起興中抒發著歷史的聯想和感慨,在關切國傢的隱憂中交織著個人失意的哀愁。可謂百感交集,愁緒紛亂。 詩的後二句明確地說穿瞭詩人復雜紛亂的心情。“搖落”用《秋風辭》中“草木黃落”句意,又同本於宋玉《九辯》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裡用以指蕭瑟天氣,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說“逢”。“逢”者,愁緒又加上挫折之謂,暗示出“心緒”並非隻是個人的失意。“秋聲”即謂北風,其聲肅殺,所以“不可聞”。聽瞭這肅殺之聲,隻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這就清楚地表明瞭前二句所蘊含的復雜心情的性質和傾向。 實際上,這詩的表現手法和抒情特點,都比較接近阮籍的《詠懷詩》。此詩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詩人有寄托,有憂慮,有感傷;但究竟為什麼,是難以確切肯定的。他采用這種手法,可能是以久與政事的經驗,熟悉歷史的知識,意識到漢、唐兩代的兩個盛世皇帝之間有某種相似,仿佛受到歷史的某種啟示,隱約感到某種憂慮,然而他還說不清楚,也無可奈何,因此隻能寫出這種感覺和情緒。而恰是這一點,卻構成瞭一種獨有的藝術特點:以形象來表示,讓讀者去理會。

Comments

汴河懷古二首

沁園春·孤館燈青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May 20, 2020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桐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桐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李清照#宋朝#秋天#寫景#借古寄懷#思鄉#抒情

登高

May 19, 2020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唐朝#唐詩三百首#秋天#登高#寫景#抒情#憂憤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May 15, 2020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泝流。

#李煜#五代#秋天#秋思#寫景#抒情#思念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May 15, 2020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泝流。

#李煜#五代#秋天#秋思#寫景#抒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