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傢傲·秋思

#范仲淹#宋朝#宋詞三百首#初中古詩#秋天#邊塞#思鄉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傢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翻譯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秋天到瞭,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瞭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濁酒一杯傢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裡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瞭,在外征戰的人都難以入睡,將軍已是頭發花白,士兵抹著思鄉的淚水。

參考資料:

1、江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中華經典誦讀小學篇高年級: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07:第44頁

2、王國維著;墨香齋譯評.人間詞話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5頁

註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jiǎo)起,千嶂(zhàng)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塞:邊界要塞之地,這裡指西北邊疆。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濁(zhuó)酒一杯傢萬裡,燕然未勒(lè)歸無計。羌(qiāng)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mèi),將軍白發征夫淚。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於,去塞三千餘裡,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參考資料:

1、江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中華經典誦讀小學篇高年級: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07:第44頁

2、王國維著;墨香齋譯評.人間詞話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5頁

賞析

范仲淹《漁傢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瞭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瞭延州的所在區域。“秋來”,點明瞭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瞭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詞人是蘇州人,對這個地方的季節變換,遠較北人敏感,故用一個“異”字概括,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無留意”是說這裡的雁到瞭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瞭這個地區到瞭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反過來說,這個地區秋天的荒涼景象,盡括在雁“無留意”三字之中,顯得筆力遒勁。

下邊續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瞭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鬥爭。“長煙落日”,很容易使讀者聯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四字寫出瞭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氣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所見;邊聲、號角聲,這是所聞。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閉”三字,它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宋朝從建立之後,就采取重內輕外政策,對內加緊控制,把禁軍分駐全國各地,而在邊疆上長期放棄警戒,武備松弛。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討伐,而事起倉卒,將不知兵,兵不知戰,以致每戰輒敗。詞人移知延州,到任後,一方面加強軍隊訓練,一方面在延州周圍構築防禦工事,始終居於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延州局勢才暫時穩定下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於孤立狀態。所以“孤城閉”三字真實地反映瞭當時的軍事態勢,反映出宋朝守軍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一落就關閉起來,表現瞭形勢的嚴重性。這一句就為下片的抒情作瞭鋪墊。。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傢萬裡”,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裡”數字之間形成瞭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 一杯濁酒,消不瞭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發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瞭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瞭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參考資料:

1、夏承燾等著.宋詞鑒賞辭典上: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23-25頁

2、林力肖劍主編.宋詞鑒賞大典(上、中、下卷):長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第20頁

Comments

漁傢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漁傢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May 20, 2020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宋朝#初中古詩#宋詞三百首#月夜#抒懷#孤獨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May 20, 2020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宋朝#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初中古詩#紀遊#最美#閑適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May 20, 2020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宋朝#初中古詩#宋詞三百首#春天#寫雨#曠達#言志

峨眉山月歌

May 20, 2020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唐朝#初中古詩#秋天#山水#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