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題北榭碑

#李白#唐朝#貶謫#抒情#思鄉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傢。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譯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傢。

被貶謫的人要遠去長沙,日日西望長安方向也看不見傢。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黃鶴樓上傳來瞭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在這五月的江城好似見到紛落的梅花。

參考資料:

1、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7.

2、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297-299.

註釋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傢。 遷客:被貶謫之人。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參考資料:

1、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7.

2、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297-299.

賞析

本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詩寫作者遊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歷,抒發瞭詩人滿腔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前兩句寫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緒,捕捉瞭“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瞭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兩句點題,寫在黃鶴樓上聽吹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瞭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他的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並沒有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裡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裡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說十分遙遠,充滿瞭隔膜。望而不見,詩人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他感到格外淒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瞭梅花。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於《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使詩人仿佛看到瞭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詩人聯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就是詩論傢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瞭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裡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讀者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瞭詩人的弦外之音。

本首詩也有其獨特的藝術結構。詩寫聽笛之感,卻並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後聞笛。前半捕捉瞭“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瞭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半部分才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參考資料:

1、閻昭典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49-350.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題北榭碑翻譯

翻譯:

一旦成為貶謫之人,就像賈誼到瞭長沙,日日西望,望不見長安,也望不見傢。

黃鶴樓上傳來瞭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題北榭碑賞析

賞析: 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瞭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他的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並沒有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裡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裡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說十分遙遠,充滿瞭隔膜。望而不見,詩人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他感到格外淒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瞭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註引郭茂倩《樂府詩集》對此調的題解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於《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使詩人仿佛看到瞭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詩人聯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就是詩論傢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瞭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裡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讀者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瞭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首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結構。詩寫聽笛之感,卻並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後聞笛。前半捕捉瞭“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瞭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半部分才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Comments

臺城

芙蓉樓送辛漸

南鄉子·春情

May 20, 2020

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

春雨暗陽臺,亂灑歌樓濕粉腮。一陣東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蘇軾#宋朝#春天#寫景#抒情#思鄉

望江南·超然臺作

May 20, 2020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傢。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宋朝#春天#寫景#抒情#思鄉#鄉情

醉落魄·離京口作

May 20, 2020

輕雲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孤城回望蒼煙合。記得歌時,不記歸時節。

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傢在西南,常作東南別。

#蘇軾#宋朝#寫景#抒情#思鄉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May 20, 2020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桐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桐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李清照#宋朝#秋天#寫景#借古寄懷#思鄉#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