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

#詩經#先秦#詩經#民歌#勞動#寫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鮮艷的芣苡呀,我們趕緊來采呀。繁茂鮮艷的芣苢呀,我們趕緊采起來。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繁茂鮮艷的芣苡呀,一片一片摘下來。繁茂鮮艷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來。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繁茂鮮艷的芣苡呀,提起衣襟兜起來。繁茂鮮艷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來。

參考資料:

1、朱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

2、駱玉明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7-19

註釋

采采芣(fú)苢(yǐ),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采而又采。芣苢:植物名,即車前草,並且其穗狀花序結籽特別多,可能與當時的多子信仰有關。薄言:發語詞,無義。這裡主要起補充音節的作用。有:取得。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掇:拾取,伸長瞭手去采。捋:順著莖滑動成把地采取。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袺:一手提著衣襟兜著。襭:把衣襟紮在衣帶上,再把東西往衣裡面塞裹。

參考資料:

1、朱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

2、駱玉明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7-19

賞析

《詩經》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但像《芣苢》這篇重疊得如此厲害卻也是絕無僅有的。先以第一章為例:“采采”二字,以《詩經》各篇的情況而論,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亦可解釋為“各種各樣”。有人覺得用前一種解釋重復過甚,故取第二種。然而說車前草是“各種各樣”的,也不合道理,應該還是“采而又采”。到瞭第二句,“薄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采之”在意義上與前句無大變化。第三句重復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復第二句,隻改動一個字。所以整個第一章,其實隻說瞭兩句話:采芣苢,采到瞭。這還罷瞭,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復,隻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全詩三章十二句,隻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餘全是重疊,這確實是很特別的。

這是一曲勞動的歡歌,是當時人們采芣苢(一說即車前草,一說為薏苡)時所唱的歌謠。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疊句,僅僅隻變換瞭少數幾個動詞,其餘一概不變,反復地表達勞動的過程,勞動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達出來,充滿瞭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

但這種看起來很單調的重疊,卻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重疊中,產生瞭簡單明快、往復回環的音樂感。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又表現瞭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詩中完全沒有寫采芣苢的人,令人讀起來卻能夠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奏中傳達出來。清人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傢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這話雖說想像的成分多瞭些,體會還是很準確的。這種至為簡單的文辭復沓的歌謠,確是合適於許多人在一起唱;一個人單獨地唱,會覺得味道不對。袁枚曾經嘲笑地說:“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類,均非後人所當效法。今人附會聖經,極力贊嘆。章齋戲仿雲:‘點點蠟燭,薄言點之。剪剪蠟燭,薄言剪之。’聞者絕倒。”(《隨園詩話》)說《詩經》不宜盲目效仿,當然不錯,但他所取的例子,實為不倫不類。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興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詩歌可以把這歡快表達出來。而一個人在那裡把蠟燭芯剪瞭又剪,還唱著“剪剪蠟燭,薄言剪之”,除瞭精神病,也沒有別的解釋瞭。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來的滑稽,並非《芣苢》不值得贊嘆或絕對不可以效仿。

關於當時人們采芣苢的用處的問題,毛傳說此草“宜懷任(妊)”即可以療治不孕;又一種說法,是認為此草可以療治麻風一類的惡疾。這兩種說法在中醫學上都沒有根據。現 在中醫以此草入藥,是認為它有清熱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據說可治高血壓。這還罷瞭,也可以勉強地說,《詩經》時代的人是相信車前草是可以治療不孕或麻風的。但即便如此,這詩仍然有不可理解之處:不孕或者傢裡人生瞭麻風,都是極苦惱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為此而興高采烈地一邊采車前一邊唱著歌的道理。拿方玉潤所推想的情景來看這樣的解釋,尤其覺得不對勁。

所以應該給《芣苢》以另一種更合理的解釋。清代學者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所說的一句話:“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鄉野的窮人。可見到瞭清代,還有窮人以此為食物的。在朝鮮族(包括中國境內和朝鮮半島上的),以車前草為食物是普遍的習俗。春天采瞭它的嫩葉,用開水燙過,煮成湯,味極鮮美。朝鮮族是受漢族古代習俗影響極大的民族,朝語至今保存瞭很多古漢語的讀音。可以推想,中國古代民間也曾普遍以車前草為食物,隻是到瞭後來,這種習俗漸漸衰退,隻在郝懿行所說的“野人”中偶一見之,但在朝鮮族中,卻仍舊很普遍。

以此釋《芣苢》詩,就覺得容易理解瞭。按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雲:“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諺雲:三月戴薺花,桃李羞繁華。”薺菜花實在說不上好看,隻因薺菜是江南人所喜愛的野菜,對於窮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們連它的花兒也生瞭偏愛。車前草較薺菜更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愛。如方玉潤之說,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婦女,在那平原曠野之上,風和日麗之中,歡歡喜喜地采著它的嫩葉,一邊唱著那“采采芣苢”的歌兒。那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生活雖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

參考資料:

1、駱玉明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7-19

芣苢翻譯

翻譯: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來。

芣苢賞析

賞析: “芣苢”即車前草,這是當時人們采車前時所唱的歌謠。
《詩經》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但像《芣苢》這篇重疊得如此厲害卻也是絕無僅有的。先以第一章為例:“采采”二字,以《詩經》各篇的情況而論,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亦可解釋為“各種各樣”。有人覺得用前一種解釋重復過甚,故取第二種。然而說車前草是“各種各樣”的,也不合道理,應該還是“采而又采”。到瞭第二句,“薄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采之”在意義上與前句無大變化。第三句重復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復第二句,隻改動一個字。所以整個第一章,其實隻說瞭兩句話:采芣苢,采到瞭。這還罷瞭,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復,隻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全詩三章十二句,隻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餘全是重疊,這確實是很特別的。
但這種看起來很單調的重疊,卻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重疊中,產生瞭簡單明快、往復回環的音樂感。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又表現瞭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詩中完全沒有寫采芣苢的人,令人讀起來卻能夠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奏中傳達出來。清人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傢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這話雖說想像的成分多瞭些,體會還是很準確的。這種至為簡單的文辭復沓的歌謠,確是合適於許多人在一起唱;一個人單獨地唱,會覺得味道不對。袁枚曾經嘲笑地說:“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類,均非後人所當效法。今人附會聖經,極力贊嘆。章齋戲仿雲:‘點點蠟燭,薄言點之。剪剪蠟燭,薄言剪之。’聞者絕倒。”(《隨園詩話》)說《詩經》不宜盲目效仿,當然不錯,但他所取的例子,實為不倫不類。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興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詩歌可以把這歡快表達出來。而一個人在那裡把蠟燭芯剪瞭又剪,還唱著“剪剪蠟燭,薄言剪之”,除瞭精神病,也沒有別的解釋瞭。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來的滑稽,並非《芣苢》不值得贊嘆或絕對不可以效仿。
關於當時人們采芣苢的用處的問題,毛傳說此草“宜懷任(妊)”即可以療治不孕;又一種說法,是認為此草可以療治麻風一類的惡疾。這兩種說法在中醫學上都沒有根據。現 在中醫以此草入藥,是認為它有清熱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據說可治高血壓。這還罷瞭,也可以勉強地說,《詩經》時代的人是相信車前草是可以治療不孕或麻風的。但即便如此,這詩仍然有不可理解之處:不孕或者傢裡人生瞭麻風,都是極苦惱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為此而興高采烈地一邊采車前一邊唱著歌的道理。拿方玉潤所推想的情景來看這樣的解釋,尤其覺得不對勁。
所以應該給《芣苢》以另一種更合理的解釋。清代學者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所說的一句話:“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鄉野的窮人。可見到瞭清代,還有窮人以此為食物的。在朝鮮族(包括中國境內和朝鮮半島上的),以車前草為食物是普遍的習俗。春天采瞭它的嫩葉,用開水燙過,煮成湯,味極鮮美。朝鮮族是受漢族古代習俗影響極大的民族,朝語至今保存瞭很多古漢語的讀音。可以推想,中國古代民間也曾普遍以車前草為食物,隻是到瞭後來,這種習俗漸漸衰退,隻在郝懿行所說的“野人”中偶一見之,但在朝鮮族中,卻仍舊很普遍。
以此釋《芣苢》詩,就覺得容易理解瞭。按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雲:“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諺雲:三月戴薺花,桃李羞繁華。”薺菜花實在說不上好看,隻因薺菜是江南人所喜愛的野菜,對於窮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們連它的花兒也生瞭偏愛。車前草較薺菜更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愛。如方玉潤之說,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婦女,在那平原曠野之上,風和日麗之中,歡歡喜喜地采著它的嫩葉,一邊唱著那“采采芣苢”的歌兒。那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生活雖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

Comments

芄蘭

草蟲

十畝之間

May 15, 2020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詩經#先秦#詩經#田園#勞動

采蘩

May 15, 2020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詩經#先秦#詩經#寫人#女子#勞動

丘中有麻

May 15, 2020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詩經#先秦#詩經#愛情

中谷有蓷

May 15, 2020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詩經#先秦#詩經#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