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蟲

#詩經#先秦#詩經#抒情#思念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翻譯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聽那蟈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沒有見到那君子,我心憂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登上高高南山頭,采摘鮮嫩蕨菜葉。沒有見到那君子,我心憂思真淒切。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多喜悅。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登上高高南山頂,采摘鮮嫩薇菜苗。沒有見到那君子,我很悲傷真煩惱。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塊壘消。

參考資料:

1、王秀梅譯註.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7-28

2、薑亮夫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0-31

註釋

喓(yāo)喓草蟲,趯(tì)趯阜(fù)螽(zhōng)。未見君子,憂心忡(chōng)忡。亦既見止,亦既覯(gòu)止,我心則降(xiáng)。草蟲:一種能叫的蝗蟲,蟈蟈兒。喓喓:蟲鳴聲。趯趯:昆蟲跳躍之狀。阜螽:即蚱蜢,一種蝗蟲。忡忡:猶沖沖,形容心緒不安。亦:如,若。既:已經。止:之、他,一說語助詞。覯:遇見。降:悅服,平靜。

陟(zhì)彼南山,言采其蕨(jué)。未見君子,憂心惙(chuò)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yuè)。陟:升;登。登山蓋托以望君子。蕨:野菜名,初生無葉時可食。惙惙:憂,愁苦的樣子。說:通“悅”,高興。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薇: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似蕨,而味苦,山間之人食之,謂之迷蕨。夷:平,此指心情平靜。

參考資料:

1、王秀梅譯註.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7-28

2、薑亮夫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0-31

賞析

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詩歌,和《周南·卷耳》一樣,也有想象的意境。全詩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寫思婦秋天懷人的情景,第二、三章分別敘寫來年春天、夏天懷人的情景。全詩表現瞭跨度很長的相思苦。

首章將思婦置於秋天的背景下,頭兩句以草蟲鳴叫、阜螽相隨蹦跳起興,這是她耳聞目睹的,說是賦亦無不可。畫面之內如此,畫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時也許還感受到秋風的涼意,見到衰敗的秋草,枯黃的樹葉,大自然所呈露的無不是秋天的氛圍。“悲哉秋之為氣也”,秋景最易勾起離情別緒,怎奈得還有那秋蟲和鳴相隨的撩撥,詩人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一下子被觸動瞭,激起瞭心中無限的愁思:“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此詩構思的巧妙,就在於以下並沒有循著“憂心忡忡”寫去,而是打破瞭常規,完全撇開離情別緒,諸如自己孤處的淒涼、強烈的思念,竟不著一字,而卻改用擬想,假設所思者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將會是如何的情景。詩雲,“亦既見之,亦既覯之,我心則降。”見,說的是會面;覯,《易》曰:“男女覯精,萬物化生。”故鄭箋謂“既覯”是已婚的意思,可見“覯”當指男女情事而言。降,下的意思,指精神得到安慰,一切愁苦不安皆已消失。古人質直,即使是女詩人也不作掩飾。這裡以“既見”、“既覯”與“未見”相對照,情感變化鮮明,歡愉之情可掬。運用以虛襯實,較之直說如何如何痛苦,既新穎、具體,又情味更濃。方玉潤說:“本說‘未見’,卻想及既見情景,此透過一層法。”(《詩經原始》)所謂“透過一層法”,指的就是虛實相襯法。

第二、三章雖是重疊,與第一章相比,不僅轉換瞭時空,拓寬瞭內容,情感也有發展。登高才能望遠,詩人“陟彼南山”,為的是贍望“君子”。然而從山顛望去,所見最顯眼的就是蕨和薇的嫩苗,詩人無聊之極,隨手無心采著。采蕨、采薇暗示經秋冬而今已是來年的春夏之交,換句話說,詩人“未見君子”不覺又多瞭一年,其相思之情自然也是與時俱增,“惙惙”表明心情凝重,幾至氣促;“傷悲”更是悲痛無語,無以復加。與此相應的,則是與君子“見”、“覯”的渴求也更為迫切,她的整個精神依托、全部生活欲望、唯一歡樂所在,幾乎全系於此:“我心則說(悅)”、“我心則夷”,多麼大膽而率真的感情,感人至深。

此詩雖是重章結構,押韻卻有變化,首章一、二、四、七句用韻;而二、三章則是二、四、七用韻。另外王力《詩經韻讀》認為各章第三句“子”與第五、六句“止”亦是韻腳。

參考資料:

1、薑亮夫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0-31

草蟲翻譯

翻譯:

聽那蟈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沒有見到那君子,我心憂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頭,采摘鮮嫩蕨菜葉。沒有見到那君子,我心憂思真淒切。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多喜悅。

登上高高南山頂,采摘鮮嫩薇菜苗。沒有見到那君子,我很悲傷真煩惱。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塊壘消。

草蟲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詩歌,和《周南·卷耳》一樣,也有想象的意境。全詩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寫思婦秋天懷人的情景,第二、三章分別敘寫來年春天、夏天懷人的情景。全詩表現瞭跨度很長的相思苦。 首章將思婦置於秋天的背景下,頭兩句以草蟲鳴叫、阜螽相隨蹦跳起興,這是她耳聞目睹的,說是賦亦無不可。畫面之內如此,畫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時也許還感受到秋風的涼意,見到衰敗的秋草,枯黃的樹葉,大自然所呈露的無不是秋天的氛圍。“悲哉秋之為氣也”,秋景最易勾起離情別緒,怎奈得還有那秋蟲和鳴相隨的撩撥,詩人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一下子被觸動瞭,激起瞭心中無限的愁思:“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此詩構思的巧妙,就在於以下並沒有循著“憂心忡忡”寫去,而是打破瞭常規,完全撇開離情別緒,諸如自己孤處的淒涼、強烈的思念,竟不著一字,而卻改用擬想,假設所思者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將會是如何的情景。詩雲,“亦既見之,亦既覯之,我心則降。”見,說的是會面;覯,《易》曰:“男女覯精,萬物化生。”故鄭箋謂“既覯”是已婚的意思,可見“覯”當指男女情事而言。降,下的意思,指精神得到安慰,一切愁苦不安皆已消失。古人質直,即使是女詩人也不作掩飾。這裡以“既見”、“既覯”與“未見”相對照,情感變化鮮明,歡愉之情可掬。運用以虛襯實,較之直說如何如何痛苦,既新穎、具體,又情味更濃。方玉潤說:“本說‘未見’,卻想及既見情景,此透過一層法。”(《詩經原始》)所謂“透過一層法”,指的就是虛實相襯法。
第二、三章雖是重疊,與第一章相比,不僅轉換瞭時空,拓寬瞭內容,情感也有發展。登高才能望遠,詩人“陟彼南山”,為的是贍望“君子”。然而從山顛望去,所見最顯眼的就是蕨和薇的嫩苗,詩人無聊之極,隨手無心采著。采蕨、采薇暗示經秋冬而今已是來年的春夏之交,換句話說,詩人“未見君子”不覺又多瞭一年,其相思之情自然也是與時俱增,“惙惙”表明心情凝重,幾至氣促;“傷悲”更是悲痛無語,無以復加。與此相應的,則是與君子“見”、“覯”的渴求也更為迫切,她的整個精神依托、全部生活欲望、唯一歡樂所在,幾乎全系於此:“我心則說(悅)”、“我心則夷”,多麼大膽而率真的感情,感人至深。
此詩雖是重章結構,押韻卻有變化,首章一、二、四、七句用韻;而二、三章則是二、四、七用韻。另外王力《詩經韻讀》認為各章第三句“子”與第五、六句“止”亦是韻腳。

Comments

芣苢

荊軻歌/渡易水歌

卷耳

May 15, 2020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雲何籲矣。

#詩經#先秦#詩經#懷人#思念

憶江南·多少淚

May 15, 2020

多少淚,沾袖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腸斷更無疑。

#李煜#五代#抒情#思念#故國

揚之水

May 15, 2020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詩經#先秦#詩經#思念

揚之水

May 15, 2020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之哉之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之哉之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之哉之哉,曷月予還歸哉?

#詩經#先秦#詩經#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