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丹陽寄述古

#蘇軾#宋朝#寫景#追憶#思念#友人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翻譯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情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襟的時候,和老朋友攜手到城外遊春。回憶舊地,處處黯然傷神,無限愁苦。去年的同遊之情已不在眼前,每當吟誦舊曲之時,就想起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那些詩酒遊樂的地方。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情?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那時遊樂所至,都有題詩,不下千首;到如今這些詩上都已落滿瞭灰塵,得用繡羅衫去拂凈才能看清。自離開杭州後有誰在思念我呢?當然是往日的友情瞭。還有西湖的明月,錢塘江邊的柳樹,城西南諸山的名勝景物呢!

參考資料:

1、譚新紅.蘇軾詞全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19-20

2、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66-169

3、劉石等.宋詞鑒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202-204

註釋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梅雪飄裙:梅花飄雪,灑落在同行歌妓的衣裙上。何限:猶“無限”。消魂:魂魄離散,形容極度愁苦的狀態。故人:指陳述古。望湖樓:又名看經樓,在杭州。孤山寺:寺院名,又叫廣化寺、永福寺,在杭州孤山南。湧金門:杭州城之正西門,又名豐豫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xiù)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lǒng)頭雲。 尋常行處:平時常去處。繡羅衫:絲織品做的上衣。拂紅塵: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塵土。湖:指杭州西湖。隴:小山丘,田埂。

參考資料:

1、譚新紅.蘇軾詞全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19-20

2、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66-169

3、劉石等.宋詞鑒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202-204

賞析

這首詞表現瞭蘇軾對杭州詩友的懷念之情。

作者以追念與友人“攜手江村”的難忘情景開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風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瞭。去年初春,蘇軾與陳襄曾到杭州郊外尋春。蘇軾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後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遊賞時無比歡樂,消魂陶醉。“故人不見”一句,使詞意轉折,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去年同遊的故人不在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瞭。作者筆端帶著情感,形象地表達瞭與陳襄的深情厚誼。順著思念的情緒,詞人更想念他們在杭州西湖詩酒遊樂的地方——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這三處都是風景勝地。詞的下片緊接著回味遊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尋常行處”用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字面,“千首”言其多。他們遊覽所至,每有題詩,於是生發出下文“繡羅衫、與拂紅塵”的句子。“與”字下省去賓語,承上句謂所題的詩。這裡用瞭個本朝故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載:“世傳魏野嘗從萊公遊陜府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遊,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宋時州郡長官遊樂,常有官妓相從。“繡羅衫”,如溫庭筠《菩薩蠻》“新貼繡羅襦”,為女子所服。這一句呼應陳襄前詩,也就是喚起對前遊的回憶。詞意發展到此,本應直接抒寫目前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瞭,但作者卻從另一角度來寫。他猜想,自離開杭州之後是誰在思念他。當然不言而喻應是他作此詞以寄的友人陳襄瞭。然而作者又再巧妙地繞瞭個彎子,將人對他的思念轉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不是泛指,而是說的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們在杭州時常遊賞的,它們對他的相憶,意為召喚他回去瞭。同時,陳襄作為杭州一郡的長官,可以說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喚就是主人的召喚,“何人”二字在這裡得到瞭落實。一點意思表達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詞造句又是這樣的清新蘊藉,借用辛稼軒的話來說:“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

蘇軾在杭州時期,政治處境十分矛盾,因反對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寫過許多反對新法的詩歌,“托事以諷,庶幾有補於國”;又勤於職守,捕蝗賑饑,關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因法以便民”。政事之餘,他也同許多宋代文人一樣,能很好安排個人生活。這首《行香子》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瞭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瞭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也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瞭傳統艷科的范圍,無論在題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顯見的以詩為詞的特點。這首詞雖屬酬贈之作,卻是情真意真,寫法上能從側面入手,詞情反復開闔,抓住瞭詞調結構的特點,將上下兩結處理得含蓄而有詩意,在蘇軾早期詞中是一首較好的作品。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708-710

2、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66-169

3、劉石等.宋詞鑒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202-204

4、劉默.宋詞鑒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68-169

行香子·丹陽寄述古翻譯

翻譯:

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襟的時候,和老朋友攜手到城外遊春。回憶舊地,處處黯然傷神,無限愁苦。去年的同遊之人已不在眼前,每當吟誦舊曲之時,就想起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那些詩酒遊樂的地方。

那時遊樂所至,都有題詩,不下千首;到如今這些詩上都已落滿瞭灰塵,得用繡羅衫去拂凈才能看清。自離開杭州後有誰在思念我呢?當然是往日的友人瞭。還有西湖的明月,錢塘江邊的柳樹,城西南諸山的名勝景物呢!

行香子·丹陽寄述古賞析

賞析: 這首詞表現瞭蘇軾對杭州詩友的懷念之情。
作者以追念與友人“攜手江村”的難忘情景開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風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瞭。去年初春,蘇軾與陳襄曾到杭州郊外尋春。蘇軾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後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遊賞時無比歡樂,消魂陶醉。“故人不見”一句,使詞意轉折,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去年同遊的故人不在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瞭。作者筆端帶著情感,形象地表達瞭與陳襄的深情厚誼。順著思念的情緒,詞人更想念他們在杭州西湖詩酒遊樂的地方——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這三處都是風景勝地。詞的下片緊接著回味遊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尋常行處”用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字面,“千首”言其多。他們遊覽所至,每有題詩,於是生發出下文“繡羅衫、與拂紅塵”的句子。“與”字下省去賓語,承上句謂所題的詩。這裡用瞭個本朝故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載:“世傳魏野嘗從萊公遊陜府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遊,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宋時州郡長官遊樂,常有官妓相從。“繡羅衫”,如溫庭筠《菩薩蠻》“新貼繡羅襦”,為女子所服。這一句呼應陳襄前詩,也就是喚起對前遊的回憶。詞意發展到此,本應直接抒寫目前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瞭,但作者卻從另一角度來寫。他猜想,自離開杭州之後是誰在思念他。當然不言而喻應是他作此詞以寄的友人陳襄瞭。然而作者又再巧妙地繞瞭個彎子,將人對他的思念轉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不是泛指,而是說的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們在杭州時常遊賞的,它們對他的相憶,意為召喚他回去瞭。同時,陳襄作為杭州一郡的長官,可以說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喚就是主人的召喚,“何人”二字在這裡得到瞭落實。一點意思表達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詞造句又是這樣的清新蘊藉,借用辛稼軒的話來說:“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
蘇軾在杭州時期,政治處境十分矛盾,因反對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寫過許多反對新法的詩歌,“托事以諷,庶幾有補於國”;又勤於職守,捕蝗賑饑,關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因法以便民”。政事之餘,他也同許多宋代文人一樣,能很好安排個人生活。這首《行香子》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瞭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瞭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也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瞭傳統艷科的范圍,無論在題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顯見的以詩為詞的特點。這首詞雖屬酬贈之作,卻是情真意真,寫法上能從側面入手,詞情反復開闔,抓住瞭詞調結構的特點,將上下兩結處理得含蓄而有詩意,在蘇軾早期詞中是一首較好的作品。

Comments

行香子·七夕

行香子·天與秋光

偶成

May 20, 2020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李清照#宋朝#抒情#追憶#思念

南鄉子·送述古

May 20, 2020

回首亂人橫。不見居人隻見城。誰似臨平人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蘇軾#宋朝#送別#追憶#懷友#思念

夜書所見

May 20, 2020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葉紹翁#宋朝#小學古詩#寫景#思念#鄉情

寄揚州韓綽判官

May 20, 2020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唐朝#唐詩三百首#寫景#友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