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公亭·蓋謝脁范雲之所遊

#李白#唐朝#寫景#友情#生活#孤獨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翻譯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謝朓、范雲當年離別的地方猶如還在,每次目睹這裡的景物都不免生出愁緒。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主客分別,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隻有那山間溪水緩緩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池花映著春日自開自落,窗外修竹在靜謐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輕響。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依稀看到瞭古人的風貌,在精神上產生瞭共鳴;長久的鬱積化為浩然長歌。

註釋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謝亭:即謝公亭,在安徽宜城城北,南齊著名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謝眺在此送別過友人。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賞析

謝公亭位居安徽宣城城北,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曾在這裡送別詩人范雲。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謝朓、范雲當年離別的地方猶如還在,詩人每次目睹這裡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內涵很廣,詩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見到古人,度過每一天卻覺得孤獨,乃至由謝朓的才華、交遊、遭遇,想到詩人自己的受讒遭妒,這些意思都可能蘊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兩句緊承上聯“離別”、“生愁”,寫謝公亭的風景。由於“離別”,當年詩人歡聚的場面不見瞭,此地顯得天曠山空,謝公亭上唯見一輪孤月,空山寂靜,碧水長流。這兩句寫的是眼前令詩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種懷古人而不見的悵惘情緒塗抹在景物上,就使得這種寂寞而美好的環境,似乎仍在期待著久已離去的前代詩人,從而能夠引起人們對於當年客散之前景況的遐想。這不僅是懷古,同時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詩,也經常為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會難再而深致惋惜,這表現瞭李白對於人間友情的珍視,並且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客散”兩句似乎已經括盡古今瞭,但意猶未盡,接著兩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類的景物來寫“生愁”,而是描繪謝公亭春秋兩季佳節良宵的景物。這是用瞭反襯的手法。池花映著春日自開自落,窗外修竹在靜謐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清響,景物雖美,卻沒有知己為伴欣賞,越見寂寞孤獨。這兩句看上去似乎隻是描寫詩人眼前的風光,而由於上聯已經交代瞭“客散”、“山空”,因此,這種秀麗的景色,也表現瞭詩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對謝公亭風光追思遐想,欲與古人神遊的情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詩人在緬懷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瞭古人的風貌,溝通瞭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產生瞭共鳴。這裡所謂“一相接”,是由於心往神馳而與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寫在精神上對於謝公舊遊的追蹤。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但其中卻表現瞭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懷念,表現瞭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懷。

李白的五律,具有近似於古體的特點。這,一方面體現在往往不受聲律的約束,在體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則是他的五律絕無初唐的浮艷氣息,深情超邁而又自然秀麗。像這首《謝公亭》,從對仗聲律上看,與唐代一般律詩並無多大區別,但從精神和情致上看,說它在唐代律詩中帶點古意卻是不錯的。李白有意要矯正初唐律詩講究詞藻著意刻畫的弊病,這首《謝公亭》就是信筆寫去而不著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渾括地寫出瞭謝公死後亭邊的景象,並沒有細致的描繪,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構成的開闊而又帶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卻顯得高遠。至於詩的後四句,王夫之說得更為精辟:“五六不似懷古,乃以懷古。‘今古一相接’五字,盡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絕也。”(《唐詩評選》)因為“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二句,寫得悠遠飄逸,看似描繪風光,而懷古的情思已包含在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筆排除瞭古今在時間上的障礙,雄健無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謝公死後,別無他人,也就是“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的意思。這樣就使得李白的懷念謝公,與一般人偶爾發一點思古的幽情區別開瞭,格外顯得超遠。像這種風神氣概,就逼近古詩,而和一般的初唐律詩面貌迥異。

謝公亭·蓋謝脁范雲之所遊賞析

賞析: 謝公亭位居安徽宣城城北,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曾在這裡送別詩人范雲。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謝朓、范雲當年離別的地方猶如還在,詩人每次目睹這裡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內涵很廣,詩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見到古人,度過每一天卻覺得孤獨,乃至由謝朓的才華、交遊、遭遇,想到詩人自己的受讒遭妒,這些意思都可能蘊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兩句緊承上聯“離別”、“生愁”,寫謝公亭的風景。由於“離別”,當年詩人歡聚的場面不見瞭,此地顯得天曠山空,謝公亭上唯見一輪孤月,空山寂靜,碧水長流。這兩句寫的是眼前令詩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種懷古人而不見的悵惘情緒塗抹在景物上,就使得這種寂寞而美好的環境,似乎仍在期待著久已離去的前代詩人,從而能夠引起人們對於當年客散之前景況的遐想。這不僅是懷古,同時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詩,也經常為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會難再而深致惋惜,這表現瞭李白對於人間友情的珍視,並且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客散”兩句似乎已經括盡古今瞭,但意猶未盡,接著兩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類的景物來寫“生愁”,而是描繪謝公亭春秋兩季佳節良宵的景物。這是用瞭反襯的手法。池花映著春日自開自落,窗外修竹在靜謐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清響,景物雖美,卻沒有知己為伴欣賞,越見寂寞孤獨。這兩句看上去似乎隻是描寫詩人眼前的風光,而由於上聯已經交代瞭“客散”、“山空”,因此,這種秀麗的景色,也表現瞭詩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對謝公亭風光追思遐想,欲與古人神遊的情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詩人在緬懷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瞭古人的風貌,溝通瞭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產生瞭共鳴。這裡所謂“一相接”,是由於心往神馳而與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寫在精神上對於謝公舊遊的追蹤。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但其中卻表現瞭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懷念,表現瞭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懷。
李白的五律,具有近似於古體的特點。這,一方面體現在往往不受聲律的約束,在體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則是他的五律絕無初唐的浮艷氣息,深情超邁而又自然秀麗。像這首《謝公亭》,從對仗聲律上看,與唐代一般律詩並無多大區別,但從精神和情致上看,說它在唐代律詩中帶點古意卻是不錯的。李白有意要矯正初唐律詩講究詞藻著意刻畫的弊病,這首《謝公亭》就是信筆寫去而不著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渾括地寫出瞭謝公死後亭邊的景象,並沒有細致的描繪,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構成的開闊而又帶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卻顯得高遠。至於詩的後四句,王夫之說得更為精辟:“五六不似懷古,乃以懷古。‘今古一相接’五字,盡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絕也。”(《唐詩評選》)因為“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二句,寫得悠遠飄逸,看似描繪風光,而懷古的情思已包含在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筆排除瞭古今在時間上的障礙,雄健無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謝公死後,別無他人,也就是“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的意思。這樣就使得李白的懷念謝公,與一般人偶爾發一點思古的幽情區別開瞭,格外顯得超遠。像這種風神氣概,就逼近古詩,而和一般的初唐律詩面貌迥異。

Comments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贈孟浩然

古風·其十九

May 25, 2020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李白#唐朝#遊仙#同情#寫景#人民#生活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May 25, 2020

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巘。

#李白#唐朝#寫景#抒情#向往#生活#隱居

灞陵行送別

May 25, 2020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李白#唐朝#送別#友情#寫景#愁緒

別董大

May 20, 2020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唐朝#贈別#寫景#抒情#友情#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