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牧#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詠史懷古#抒情#懷才不遇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翻譯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瞭。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著吳兆基編.唐詩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

2、蘅塘退士著金性堯編.唐詩三百首新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

3、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8-50

註釋

折戟(jǐ)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凈。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著吳兆基編.唐詩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

2、蘅塘退士著金性堯編.唐詩三百首新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

3、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8-50

賞析

這是詩人憑吊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瞭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裡,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裡沉埋著斷戟,點出瞭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瞭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幹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瞭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小詩的後兩句是說,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果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瞭。

後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戰勝瞭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瞭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失敗的原因,隻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瞭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隻間接的描繪瞭兩個東吳著名美女的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瞭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瞭(銅雀臺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臨漳西)。

詩中的大喬、二喬兩位女子,並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系,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瞭。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詩的創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裡,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另外,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鬥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瞭解,並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8-50

2、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804-805

赤壁註解及譯文

註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凈。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火燒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譯文一支折斷瞭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瞭。

赤壁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瞭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瞭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瞭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幸,同時也抒發瞭詩人對國傢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赤壁鑒賞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裡,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裡沉埋著斷戟,點出瞭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瞭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幹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瞭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瞭。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這對於詩人而言是相當清楚的,因為杜牧本人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歷史時事是非常熟悉的。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吳勝曹敗,可此處作者進行瞭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瞭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臺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裡的銅雀臺,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瞭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實在令人佩服。

赤壁藝術特色

    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瞭以假作真的虛托手法,這是唐代詩人寫詩作文的常用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瞭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作者並未點破,而是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試想,若東吳前國主和當朝主帥之妻均已被曹軍擄去銅雀臺,那戰爭的結局不言自明,這就使得全詩既生動形象,又含蓄蘊藉,富有情致。

Comments

贈汪倫

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May 20, 2020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寫景#地名#抒情

泊秦淮

May 20, 2020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傢。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詠史懷古#愛國#早教#感懷

滁州西澗

May 20, 2020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唐朝#唐詩三百首#初中古詩#寫景#抒情#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賈生

May 20, 2020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唐朝#初中古詩#唐詩三百首#托古諷今#懷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