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別離

#李白#唐朝#樂府#寫人#離別#感傷#故事#憂國憂民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海水直下萬裡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

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餘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或雲:堯幽囚,舜野死。

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帝子泣兮綠雲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翻譯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遠別離啊,古時有堯之二女娥皇、女英在洞庭湖之南、瀟湘的岸邊,在為與舜的遠別而慟哭。

海水直下萬裡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洞庭、湘水雖有萬裡之深,也難與此別離之苦相比。

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

她們隻哭得白日無光,雲黑霧暗,感動得猿揉在煙霧中與之悲啼!鬼神為之哀泣,淚下如雨。

我縱言之將何補?

現在我提起此事有誰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皇穹竊恐不照餘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我的一片忠心恐怕就是皇天也不能鑒照啊。我若說出來,不但此心無人能夠理解,還恐怕要由此引起老天的雷霆之怒呢?

堯舜當之亦禪禹。

到瞭這個份上,就是堯也得讓位於舜,舜也得讓位於禹。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國君若失去瞭賢臣的輔佐,就會像神龍化之為凡魚;奸臣一旦把持瞭大權,他們就會由老鼠變成猛虎。

或雲:堯幽囚,舜野死。

我聽說,堯不是禪位於舜的,他是被舜幽囚瞭起來,不得已才讓位於舜的。舜也是死在荒野之外,死得不明不白。

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結果,他葬在九疑山內,因山中九首皆相似。娥皇和女英連她們丈夫的孤墳也找不到瞭。

帝子泣兮綠雲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於是這兩個堯帝的女兒,隻好在洞庭湖畔的竹林中痛哭,淚水灑到竹子上,沾上瞭點點斑痕。最後她們一起投進瞭湖水,隨著風波一去不返。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

她們一邊痛哭,一邊遙望著南方的蒼梧山,因她們與大舜再也不能見面瞭,這才是真正的遠別離啊。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要問她們灑在竹子上的淚痕何時才能滅去,恐怕隻有等到蒼梧山崩、湘水絕流的時候瞭。

參考資料:

1、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4-57

2、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152-155

註釋

遠別離,古有人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xiāo)湘之浦(pǔ)。遠別離:樂府“別離”十九曲之一,多寫悲傷離別之事。人英:指娥人、女英,相傳是堯的女兒,舜的妃子。舜南巡,兩妃隨行,溺死於湘江,世稱湘君。她們的神魂遊於洞庭之南,並出沒於瀟湘之濱。見《列女傳·母儀傳》。乃,就。瀟湘:湘水中遊與瀟水合流處。見《水經註》。這裡作湘江的別稱。

海水直下萬裡深,誰人不言此離苦?“海水”兩句意為:誰人不說這次分離的痛苦,像海水那樣的深不見底!

日慘慘兮雲冥(míng)冥,猩(xīng)猩啼煙兮鬼嘯雨。慘慘:暗淡無光。冥,陰晦的樣子。

我縱言之將何補?縱:即使。補,益處。人穹,天。這裡喻指唐玄宗。竊恐,私自以為。照,明察。憑憑,盛大的意思。雷憑憑,形容雷聲響而又接連不斷。這三句意為:我即使向唐玄宗進諫,又有什麼補益?恐怕他不會瞭解我的忠誠,以至雷公也將要為我大鳴不平。

人穹(qióng)竊恐不照餘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chán)禹(yǔ)。禪:禪讓,以帝位讓人。這句是“堯當之亦禪舜,舜當之亦禪禹”的意思。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君失臣”兩句意為:帝王失掉瞭賢臣,猶如龍變成魚;奸臣竊取瞭大權,就像老鼠變成猛虎。

或雲:堯幽囚,舜野死。或雲:有人說。幽囚,囚禁。堯幽囚,傳說堯因德衰,曾被舜關押,父子不得相見。舜野死,傳說舜巡視時死在蒼梧。這兩句,作者借用古代傳說,暗示當時權柄下移,藩鎮割據,唐王朝有覆滅的危險。

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tóng)孤墳竟何是?九疑:即蒼梧山,在今湖南寧遠縣南。因九個山峰聯綿相似,不易辨別,故又稱九疑山。相傳舜死後葬於此地。重瞳,指舜。相傳舜的兩眼各有兩個瞳仁。

帝子泣(qì)兮綠雲間,隨風波兮去無還。帝子:指娥人、女英。傳說舜死後,二妃相與慟哭,淚下沾竹,竹上呈現出斑紋。

慟(tòng)哭兮遠望,見蒼梧(wú)之深山。“慟哭”四句意為:兩妃遠望著蒼梧山,大聲痛哭,淚水不斷灑落在湘竹上。除非蒼梧山崩裂,湘水斷流,竹上的淚痕才會消滅。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參考資料:

1、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4-57

2、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152-155

賞析

這是一個古老的傳說:帝堯曾經將兩個女兒(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給舜。舜南巡,死於蒼梧之野。二妃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這個傳說,使得瀟湘洞庭一帶似乎幾千年來一直被悲劇氣氛籠罩著,“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海水直下萬裡深,誰人不言此離苦?”一提到這些詩句,人們心理上都會被喚起一種淒迷的感受。那流不盡的清清的瀟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經常出沒在瀟湘雲水間的兩位帝子,那被她們眼淚所染成的斑竹,都會一一浮現在腦海裡。所以,詩人在點出瀟湘、二妃之後發問:“誰人不言此離苦?”就立即能獲得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

接著,承接上文渲染瀟湘一帶的景物:太陽慘淡無光,雲天晦暗,猩猩在煙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喚著風雨。但接以“我縱言之將何補”一句,卻又讓人感到不是單純寫景瞭。陰雲蔽日,那“日慘慘兮雲冥冥”,就像是說皇帝昏聵、政局陰暗。“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正像大風暴到來之前的群魔亂舞。而對於這一切,一個連一官半職都沒有的詩人,即使說瞭,也無補於世,沒有誰能聽得進去。既然“日慘慘”、“雲冥冥”,那麼朝廷就不能區分忠奸。所以詩人接著寫道:我覺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聲殷殷,又響又密,好像正在對我發怒呢。這雷聲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權勢的人的威嚇,但與上面“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相呼應,又像是仍然在寫瀟湘洞庭一帶風雨到來前的景象,使人不覺其確指現實。

“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這段議論性很強,很像在追述造成別離的原因:奸邪當道,國運堪憂。君主用臣如果失當,大權旁落,就會像龍化為可憐的魚類,而把權力竊取到手的野心傢,則會像鼠一樣變成吃人的猛虎。當此之際,就是堯亦得禪舜,舜亦得禪禹。詩人說:不要以為我的話是危言聳聽、褻瀆人們心目中神聖的上古三代,證之典籍,確有堯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蠻荒之說啊。《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竹書紀年》載:堯年老德衰為舜所囚。《國語·魯語》:“舜勤民事而野死。”由於憂念國事,詩人觀察歷史自然別具一副眼光:堯幽囚、舜野死之說,大概都與失權有關吧?“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舜的眼珠有兩個瞳孔,人稱重華。傳說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聯綿相似,究竟何處是重華的葬身之地呢?稱舜墓為“孤墳”,並且嘆息死後連墳地都不能為後人確切知道,更顯淒涼。不是死得曖昧,不至於如此。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綠雲般的叢竹間哭泣,哭聲隨風波遠逝,去而無應。“見蒼梧之深山”,著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遠望也不知其所,這就把悲劇更加深瞭一步。“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斑竹上的淚痕,乃二妃所灑,蒼梧山應該是不會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會有涸絕之時,二妃的眼淚自然沒有止期。這個悲劇實在是太深瞭。

詩所寫的是二妃的別離,但“我縱言之將何補”一類話,分明顯出詩人是對現實政治有所感而發的。所謂“君失臣”、“權歸臣”是天寶後期政治危機中突出的標志,並且是李白當時心中最為憂念的一端。元代蕭士贇認為玄宗晚年貪圖享樂,荒廢朝政,把政事交給李林甫、楊國忠,邊防交給安祿山、哥舒翰,“太白熟觀時事,欲言則懼禍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詩,聊以致其愛君憂國之志。所謂皇英之事,特借指耳。”這種說法是可信的。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堯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強調人君如果失權,即使是聖哲也難保社稷妻子。後來在馬嵬事變中,玄宗和楊貴妃演出一場遠別離的慘劇,可以說是正好被李白言中瞭。

詩寫得迷離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陣挑開一點縫隙的筆墨。“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餘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這些話很像他在《梁甫吟》中所說的“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轟震天鼓。……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不過,《梁甫吟》是直說,而《遠別離》中的這幾句隱隱呈現在重重迷霧之中,一方面起著點醒讀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遠別離的原因時,自然地帶出的。詩仍以敘述二妃別離之苦開始,以二妃慟哭遠望終結,讓悲劇故事籠括全篇,保持瞭藝術上的完整性。

詩人是明明有許多話急於要講的。但他知道即使是把喉嚨喊破瞭,也決不會使唐玄宗醒悟,真是“言之何補”。況且詩人自己也心緒如麻,不想說,但又不忍不說。因此,寫詩的時候不免若斷若續,似吞似吐。范梈說:“此篇最有楚人風。所貴乎楚言者,斷如復斷,亂如復亂,而辭意反復行於其間者,實未嘗斷而亂也;使人一唱三嘆,而有遺音。”(據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註》轉引)這是很精到的見解。詩人把他的情緒,采用楚歌和騷體的手法表現出來,使得斷和續、吞和吐、隱和顯,消魂般的淒迷和預言式的清醒,緊緊結合在一起,構成深邃的意境和強大的藝術魅力。

參考資料:

1、餘恕誠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12-214

遠別離翻譯

翻譯:

遠別離啊,古時有堯之二女娥皇、女英在洞庭湖之南、瀟湘的岸邊,在為與舜的遠別而慟哭。

洞庭、湘水雖有萬裡之深,也難與此別離之苦相比。

她們隻哭得白日無光,雲黑霧暗,感動得猿揉在煙霧中與之悲啼!鬼神為之哀泣,淚下如雨。

現在我提起此事有誰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我的一片忠心恐怕就是皇天也不能鑒照啊。我若說出來,不但此心無人能夠理解,還恐怕要由此引起老天的雷霆之怒呢?

到瞭這個份上,就是堯也得讓位於舜,舜也得讓位於禹。

國君若失去瞭賢臣的輔佐,就會像神龍化之為凡魚;奸臣一旦把持瞭大權,他們就會由老鼠變成猛虎。

我聽說,堯不是禪位於舜的,他是被舜幽囚瞭起來,不得已才讓位於舜的。舜也是死在荒野之外,死得不明不白。

結果,他葬在九疑山內,因山中九首皆相似。娥皇和女英連她們丈夫的孤墳也找不到瞭。

於是這兩個堯帝的女兒,隻好在洞庭湖畔的竹林中痛哭,淚水灑到竹子上,沾上瞭點點斑痕。

最後她們一起投進瞭湖水,隨著風波一去不返。

她們一邊痛哭,一邊遙望著南方的蒼梧山,因她們與大舜再也不能見面瞭,這才是真正的遠別離啊。

要問她們灑在竹子上的淚痕何時才能滅去,恐怕隻有等到蒼梧山崩、湘水絕流的時候瞭。

遠別離賞析

賞析: 這是一個古老的傳說:帝堯曾經將兩個女兒(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給舜。舜南巡,死於蒼梧之野。二妃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這個傳說,使得瀟湘洞庭一帶似乎幾千年來一直被悲劇氣氛籠罩著,“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海水直下萬裡深,誰人不言此離苦?”一提到這些詩句,人們心理上都會被喚起一種淒迷的感受。那流不盡的清清的瀟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經常出沒在瀟湘雲水間的兩位帝子,那被她們眼淚所染成的斑竹,都會一一浮現在腦海裡。所以,詩人在點出瀟湘、二妃之後發問:“誰人不言此離苦?”就立即能獲得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
接著,承接上文渲染瀟湘一帶的景物:太陽慘淡無光,雲天晦暗,猩猩在煙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喚著風雨。但接以“我縱言之將何補”一句,卻又讓人感到不是單純寫景瞭。陰雲蔽日,那“日慘慘兮雲冥冥”,就像是說皇帝昏聵、政局陰暗。“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正像大風暴到來之前的群魔亂舞。而對於這一切,一個連一官半職都沒有的詩人,即使說瞭,也無補於世,沒有誰能聽得進去。既然“日慘慘”、“雲冥冥”,那麼朝廷就不能區分忠奸。所以詩人接著寫道:我覺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聲殷殷,又響又密,好像正在對我發怒呢。這雷聲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權勢的人的威嚇,但與上面“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相呼應,又像是仍然在寫瀟湘洞庭一帶風雨到來前的景象,使人不覺其確指現實。
“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這段議論性很強,很像在追述造成別離的原因:奸邪當道,國運堪憂。君主用臣如果失當,大權旁落,就會像龍化為可憐的魚類,而把權力竊取到手的野心傢,則會像鼠一樣變成吃人的猛虎。當此之際,就是堯亦得禪舜,舜亦得禪禹。詩人說:不要以為我的話是危言聳聽、褻瀆人們心目中神聖的上古三代,證之典籍,確有堯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蠻荒之說啊。《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竹書紀年》載:堯年老德衰為舜所囚。《國語·魯語》:“舜勤民事而野死。”由於憂念國事,詩人觀察歷史自然別具一副眼光:堯幽囚、舜野死之說,大概都與失權有關吧?“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舜的眼珠有兩個瞳孔,人稱重華。傳說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聯綿相似,究竟何處是重華的葬身之地呢?稱舜墓為“孤墳”,並且嘆息死後連墳地都不能為後人確切知道,更顯淒涼。不是死得曖昧,不至於如此。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綠雲般的叢竹間哭泣,哭聲隨風波遠逝,去而無應。“見蒼梧之深山”,著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遠望也不知其所,這就把悲劇更加深瞭一步。“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斑竹上的淚痕,乃二妃所灑,蒼梧山應該是不會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會有涸絕之時,二妃的眼淚自然沒有止期。這個悲劇實在是太深瞭。
詩所寫的是二妃的別離,但“我縱言之將何補”一類話,分明顯出詩人是對現實政治有所感而發的。所謂“君失臣”、“權歸臣”是天寶後期政治危機中突出的標志,並且是李白當時心中最為憂念的一端。元代蕭士贇認為玄宗晚年貪圖享樂,荒廢朝政,把政事交給李林甫、楊國忠,邊防交給安祿山、哥舒翰,“太白熟觀時事,欲言則懼禍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詩,聊以致其愛君憂國之志。所謂皇英之事,特借指耳。”這種說法是可信的。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堯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強調人君如果失權,即使是聖哲也難保社稷妻子。後來在馬嵬事變中,玄宗和楊貴妃演出一場遠別離的慘劇,可以說是正好被李白言中瞭。
詩寫得迷離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陣挑開一點縫隙的筆墨。“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餘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這些話很像他在《梁甫吟》中所說的“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轟震天鼓。……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不過,《梁甫吟》是直說,而《遠別離》中的這幾句隱隱呈現在重重迷霧之中,一方面起著點醒讀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遠別離的原因時,自然地帶出的。詩仍以敘述二妃別離之苦開始,以二妃慟哭遠望終結,讓悲劇故事籠括全篇,保持瞭藝術上的完整性。
詩人是明明有許多話急於要講的。但他知道即使是把喉嚨喊破瞭,也決不會使唐玄宗醒悟,真是“言之何補”。況且詩人自己也心緒如麻,不想說,但又不忍不說。因此,寫詩的時候不免若斷若續,似吞似吐。范梈說:“此篇最有楚人風。所貴乎楚言者,斷如復斷,亂如復亂,而辭意反復行於其間者,實未嘗斷而亂也;使人一唱三嘆,而有遺音。”(據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註》轉引)這是很精到的見解。詩人把他的情緒,采用楚歌和騷體的手法表現出來,使得斷和續、吞和吐、隱和顯,消魂般的淒迷和預言式的清醒,緊緊結合在一起,構成深邃的意境和強大的藝術魅力。

Comments

遊洞庭湖五首·其二

野田黃雀行

俠客行

May 25, 2020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瞭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唐朝#樂府#寫人#贊頌#豪邁

於闐采花

May 25, 2020

於闐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醜者妍,無鹽翻在深宮裡。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

#李白#唐朝#樂府#用人#感傷

王昭君二首

May 25, 2020

漢傢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塚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李白#唐朝#樂府#寫人

鞠歌行

May 25, 2020

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

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

荊山長號泣血人,忠臣死為刖足鬼。

聽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毀羊皮,買死百裡奚。

洗拂青雲上,當時賤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變磻溪中。

一舉釣六合,遂荒營丘東。

平生渭水曲,誰識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雙目送飛鴻。

#李白#唐朝#樂府#仕途#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