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操·瑯然

#蘇軾#宋朝#樂曲

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翻譯

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歐陽修在滁州遊瑯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寫瞭篇《醉翁亭記》,膾炙人口,當時就刻石立瞭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訪,見那瑯琊山水確如醉翁妙筆所繪,就動瞭興致,以琴寄趣,創作瞭一支宮聲三疊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瑯然》)。沈遵尋瞭個機會為歐陽修親自彈奏此曲,歐陽修聽瞭很高興。並應沈的請求為該曲作瞭詞。歐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為知琴者所惜。”調不主聲就是唱不出來。沈遵的《醉翁吟》傳開之後,引起瞭很多人的興趣,不但爭傳《醉翁吟》琴曲,連歐陽修所作《醉翁吟》歌詞,也有好事者紛紛為其譜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著什麼機緣,一晃三十多年過去,歐陽修、沈遵相繼去世,廬山玉澗道人崔閑還惦記著這件事。崔閑精通琴曲,曾拜沈遵為師。他非常喜歡此曲,“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於東坡居士。”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崔閑多次從廬山前往拜訪。一次他揣著《醉翁吟》的曲譜登門,請東坡填詞。蘇軾不但詩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聽明來意,欣然應允。於是乎,崔閑彈,東坡聽,邊聽邊譜詞,不大一會兒就完成瞭。

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

飛瀑似珠玉疊串瑯瑯鳴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團圓。我問:是誰?琴弦輕響,優美的旋律,回蕩空山。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無人應答,靜寂塞滿廣大空間。隻有醉翁理解這天上的琴弦。這是大自然的音籟,美妙呵,難以言傳。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明月中天,清風把琴聲送出很遠,露水似真珠,眨著笑眼。此時此刻,誰能安恬入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背負草編筐簍的人,走過山前,大聲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這般!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長嘯,吟誦新的詩篇。餘音裊裊,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醉翁去瞭,不再回還。拋下的隻是,朝的吟詠,夜的哀怨。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

山,有時會裸露光禿禿的山巔;水,有時會倒流回環。然而,醉翁呢?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他已不會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經歸去,幻化成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這美妙的樂曲,卻留在人間。不信,請你傾聽,聽呵,聽這流註的奔泉。手指彈奏以外,還有新的一兩隻和弦,這《醉翁操》便是樂曲中的名篇。

參考資料:

1、(宋)蘇軾著;徐培均選註.蘇軾詩詞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01:第84頁.

2、陶爾夫著.宋詞今譯:語文出版社,1995.7:第127頁.

註釋

瑯(láng)琊(yá)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jiàn),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zhé)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dàng)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瑯琊:山名。在今安徽滁縣西南。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邪也。”幽谷:幽深的山谷。若中音會:好像與音樂的節奏自然吻合。醉翁:歐陽修的號。見《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註。沈遵:歐陽修《醉翁吟》:“餘作醉翁亭於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聞而往遊焉。愛其山水,歸而以琴寫之。作《醉翁吟》三疊。”絕倫:無與倫比。繩約:束縛,限制。捐館舍:死亡的婉稱。《戰國策·趙策》:“今奉陽君捐館舍。”鮑彪註:“禮:婦人死日捐館舍。盞亦通稱。”按歐陽修卒子熙寧五年(1072)。

瑯然。清圜(yuán)。誰彈。響空山。瑯然:象聲詞。響亮的樣子。清圜:清新圓潤。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juān)娟。人未眠。娟娟:美好的樣子。

荷蕢(kuì)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荷蕢:背著草筐,此喻懂得音樂的隱士。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嘯詠,聲和流泉:謂歐陽修吟詠之聲跟山間泉水之聲相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顛(diān),水有時而回川。童顛:山頂光禿。回川:漩渦。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思翁無歲年:謂思念醉翁無時或釋。無歲年,不論歲月。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huī)外三兩弦。徽:琴徽,系弦的繩。後世多指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志為徽。此句謂試聽弦外之音。

參考資料:

1、(宋)蘇軾著;徐培均選註.蘇軾詩詞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01:第84頁.

2、陶爾夫著.宋詞今譯:語文出版社,1995.7:第127頁.

賞析

這是琴曲,屬正宮。蘇軾詞集原不載。同時郭祥玉效作一首。序雲:“予甥以子瞻所作《醉翁操》見寄,未以為工也。倚其聲作之。”此後,辛棄疾作一首,始編入集中,即正式沿用為詞調。又,樓鑰二首,其一和蘇氏韻。宋人所作,合五首。雙凋,九十一字。上片十句十平韻,下片十句八平韻。

蘇軾此詞就是專門為琴曲《醉翁操》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而譜寫的。由於時代變遷,琴曲《醉翁操》原來是有其聲而無其辭,此後樂譜失傳,卻變成有其辭而無其聲。現傳蘇軾所作詞,是否得其天籟,這就隻能從語言文字中加以揣摩。

這首詞上片,狀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

“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瑯然,乃玉聲。《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嗚兮琳瑯。”此用以狀流泉之聲響。“清圜”二字,有用以形容月亮的,如杜甫《舟中》詩曰:“今朝雲細薄,昨夜月清園”;有用以形容荷葉的,如周邦彥《蘇幕遮》詞“水面清園,風荷舉”;有用以形容聲音的,如蘇軾《一從花》詞“鐘鼓漸清園”。這裡用來說聲音——瑯然的流泉,清越圓轉;而以夜月作陪襯。謂:在此夜月清園而又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起這一絕妙的樂曲?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這是上面設問的回答。謂: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這一絕妙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隻有醉翁歐陽修能夠於醉中得之,亦能理解其天然妙趣。於是,這就進一步表明瞭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一句不是正面寫聲響,但卻說出瞭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謂:在此明月之夜,“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裹紅蕖冉冉香”(杜甫《狂夫》詩句),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人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上二句說一般人聽此曲聽得入瞭迷,此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瞭荷蕢者。《論語·憲問》曰:“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孔子之擊磬聲,用荷蕢者對擊磐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描述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醉翁嘯詠。聲和流泉。”二句照應上片所說,隻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歐陽修曾作《醉翁亭記》於滁州。在瑯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返,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二句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隻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怨”為平聲,作名詞解。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二句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瑯琊諸峰,林壑尤美,並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顛,指山無草木。謂:蔚然而深秀之瑯琊,有時候也將失去其奇麗景象。至於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向往前流動的。因此,瑯琊幽谷之嗚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二句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十洲記》載:蓬萊山周回五千裡,有圓海繞山,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往來。唯飛仙能到其處耳。詞作用此典,意即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瞭。

但是,“此意在人問,試聽徽外三兩弦。”二句說鳴泉雖不復存在,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存人間,這就是琴曲《醉翁操》。因為琴曲《醉翁操》乃鳴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聲描摹下來的樂曲,同是鳴泉之天然和聲。詞作最後將著眼點落在琴聲上,突出瞭全詞的主題。

從詞意上看,詞作寫鳴泉及其和聲,能將無形之聲響寫得如此真實可感,如果不是對於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著真切的體驗,無論如何也不能臻於此境。而且,從格式上看,詞作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開頭四句,“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隻有一個仄聲字(“響”)。其餘都是平聲。接著兩句亦然。這樣的安排,恐怕與此曲所屬宮調有關。同時,上二下兩結句作七言拗句,上結“曰(入作去)有(上代平)心也(陽上作去)哉此賢”與下結“試聽徽外三兩弦”,四聲相合,當也是特意安排(據盛配《詞調訂律》卷二十二)。這都是琴曲韻度所留下的音樂印記。

全詞節奏鮮明,韻腳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其中畫面感十足,於樂曲搭配更見絕妙,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無怪乎清代陳廷焯《詞則·別調集》中評價本詞“清絕、高絕,不許俗人問津”。

參考資料:

1、(宋)王禹偁等著.宋詞三百首鑒賞大全集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03:第129頁.

2、施議對編撰.宋詞一百首:嶽麓書社,2011.01:第51頁.

3、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鑒賞大全集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135頁.

Comments

酹江月·驛中言別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May 20, 2020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宋朝#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思念#閨怨#離情

一叢花·初春病起

May 20, 2020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雪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

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蘇軾#宋朝#春天#寫景#抒情

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上高侍郎

May 20, 2020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高蟾#唐朝#考試#抒懷

丹陽送韋參軍

May 20, 2020

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嚴維#唐朝#送別#思念#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