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泝流。
翻譯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深秋時節,梧桐樹下,轆轤金井旁,落葉滿地。樹木入秋而變,人見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簾,眼望窗外細雨,舊愁之上又添新愁。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泝流。
閨中的思婦獨守著瓊窗,想到韶華漸逝,心願難成,怎不雙眉緊皺,愁在心頭。回首邊地,征人久無音訊。想要寄書信,可是黃河寒波滔滔,溯流難上,思婦隻能在孤獨寂寞中苦苦守望。
參考資料:
1、彭詩瑯.《杜甫集李煜集》: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03:259頁
2、(南唐)李煜(南唐)李璟.《為誰和淚倚闌幹》:中華書局,2004:24
註釋
轆(lù)轤(lú)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轆轤:一種安在井上絞起汲水鬥的器具,亦即汲取井水用的滑車。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這裡指宮廷園林中的井。梧桐:古代詩人常用梧桐金井說明時已至晚秋。幾樹:多少的樹。樹,這裡指梧桐樹。驚秋:《詞林萬選》中作“經秋”。晝雨:指白天下的雨。晝,白天。新愁:指悲秋之愁。百尺:這裡為約指,極言其長。蝦須:因簾子的表狀像蝦的觸須,所以用“蝦須”作為簾子的別稱。玉鉤:玉制的鉤子。
瓊窗春斷雙蛾(é)皺,回首邊頭。欲寄鱗(lín)遊,九曲寒波不泝(sù)流。瓊窗:雕飾精美而華麗的窗。春斷:《詞林萬選》中作“夢斷”。春斷,這裡指情意斷絕,即男女相愛之情斷絕。春,指男女相愛之情。雙蛾:即指美女的兩眉。蛾,蛾眉,指婦女長而美的眉。皺:起皺紋,指皺眉。回首:回望。邊頭:指偏僻而遙遠的地方。欲:想要。寄:寄托。鱗遊:遊魚,這裡借指書信。九曲:蕭本二主詞中“曲”作“月”。九曲,形容黃河河道的迂回曲折,這裡代指黃河。九,泛指多數。泝流:倒流。泝,同“溯”,逆流而上。
參考資料:
1、彭詩瑯.《杜甫集李煜集》: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03:259頁
2、(南唐)李煜(南唐)李璟.《為誰和淚倚闌幹》:中華書局,2004:24
賞析
上片寫景,先點出“轆轤”、“金井”、“梧桐”三物,不單是寫實,也都有寓意。轆轤是井上汲水的工具,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邊常常是女子的懷人之所。轆轤的循環滾動又與思念的輾轉反復相通,搖著轆轤,情思纏綿,往往是詩詞之中女子思情的象征。古代的井邊多種梧桐,“一葉知秋”,秋來梧桐葉兒黃,故梧桐是常見的悲秋意象。這三者位置相關,意義相通,常常被聯系到一起來寫女子的秋思,如吳均的“玉欄金井牽轆轤”,王昌齡的“金井梧桐秋葉黃”,與這裡的“轆轤金井梧桐晚”,都是同一個意思。不過,李煜的表達更精巧一些,他在句中強調瞭一個“晚”字。“晚”可以指黃昏,暗示瞭從早到晚的期盼,有“黃昏望絕”之意。“晚”也可以指秋深,突出梧桐葉黃隕落的形象,令人聯想歲華流逝、青春不再而引出悲哀。故接下來的“幾樹驚秋”,本來是寫人在驚秋,卻道以“樹驚秋”;寫情就更婉轉,更深沉,並使蕭瑟的秋景與女子的傷情融合到瞭一起。“晝雨如愁”引出人物。說是“晝雨”,可見是下瞭一天還沒有停的雨。而這雨是小雨,絲雨,紛紛揚揚,飛飛灑灑,就如同彌漫在人心中的憂愁一樣,無邊無際,無休無止。“百尺蝦須在玉鉤”,是說精美的竹簾掛在鉤上,暗指人的遙望,下啟“回首邊頭”,景物描寫也就由室外轉入瞭室內。
下片抒情,以“瓊窗”承接上片的“百尺蝦須”,過渡十分自然。這裡的“春斷”,要分作兩層意思來理解。一是說春去秋來,時光流逝,歲華漸老,青春不再復返,故日“斷”。一是說遠人無消息,任憑思念,深情不得傳達,“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春斷”也就是“情斷”。這兩層意思相輔相映,都在表現思念之深,於是而有“雙蛾”之皺,有“回首”之舉,有“欲寄”之事,更用一連串的動作寫出思念之切。由皺眉,到遙望,到“欲寄鱗遊”,思念的感情漸進深化,寫出女子終於決定要以主動的訴說去打動對方的心,以喚回心愛的人。可是,“九曲寒波不湃流”。山高水寒路曲折,縱使信寫出,何人可傳寄?何處可投遞?無奈之極。可越是無奈,越見情深。
全詞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機地融成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畫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內有思,秋風秋雨關秋思,離情別恨聯秋怨,寫得婉約蘊藉,回味悠長。後人馬致遠之《天凈沙·秋思》頗得其婉約韻致。
參考資料:
1、彭詩瑯.《杜甫集李煜集》: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03:259頁
2、蔣方.《李璟李煜集》:鳳凰出版社,2009:138-139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翻譯
翻譯:
深秋時節,梧桐樹下,轆轤金井旁,落葉滿地。樹木入秋而變,人見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簾,眼望窗外細雨,舊愁之上又添新愁。
閨中的思婦獨守著瓊窗,想到韶華漸逝,心願難成,怎不雙眉緊皺,愁在心頭。回首邊地,征人久無音訊。想要寄書信,可是黃河寒波滔滔,溯流難上,思婦隻能在孤獨寂寞中苦苦守望。
亭前紅花飄落,春光亦隨花而去,花兒飄落的姿態優雅,好像翩翩起舞,花兒不忍歸去,似乎在徘徊彷徨。細雨霏霏,這雨,浸潤瞭落花,也浸濕瞭愁緒,我雙眉緊鎖,難得一展。
沒有遠方的佳音,獨守綠色窗欞,冷冷清清,空空寂寂,印香飄渺,漸漸燒成瞭灰燼。思情難耐,百無聊奈時,昏然欲睡,思念的人兒朦朧進入夢境。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賞析
賞析:
上片寫景,先點出“轆轤”、“金井”、“梧桐”三物,不單是寫實,也都有寓意。轆轤是井上汲水的工具,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邊常常是女子的懷人之所。轆轤的循環滾動又與思念的輾轉反復相通,搖著轆轤,情思纏綿,往往是詩詞之中女子思情的象征。古代的井邊多種梧桐,“一葉知秋”,秋來梧桐葉兒黃,故梧桐是常見的悲秋意象。這三者位置相關,意義相通,常常被聯系到一起來寫女子的秋思,如吳均的“玉欄金井牽轆轤”,王昌齡的“金井梧桐秋葉黃”,與這裡的“轆轤金井梧桐晚”,都是同一個意思。不過,李煜的表達更精巧一些,他在句中強調瞭一個“晚”字。“晚”可以指黃昏,暗示瞭從早到晚的期盼,有“黃昏望絕”之意。“晚”也可以指秋深,突出梧桐葉黃隕落的形象,令人聯想歲華流逝、青春不再而引出悲哀。故接下來的“幾樹驚秋”,本來是寫人在驚秋,卻道以“樹驚秋”;寫情就更婉轉,更深沉,並使蕭瑟的秋景與女子的傷情融合到瞭一起。“晝雨如愁”引出人物。說是“晝雨”,可見是下瞭一天還沒有停的雨。而這雨是小雨,絲雨,紛紛揚揚,飛飛灑灑,就如同彌漫在人心中的憂愁一樣,無邊無際,無休無止。“百尺蝦須在玉鉤”,是說精美的竹簾掛在鉤上,暗指人的遙望,下啟“回首邊頭”,景物描寫也就由室外轉入瞭室內。
下片抒情,以“瓊窗”承接上片的“百尺蝦須”,過渡十分自然。這裡的“春斷”,要分作兩層意思來理解。一是說春去秋來,時光流逝,歲華漸老,青春不再復返,故日“斷”。一是說遠人無消息,任憑思念,深情不得傳達,“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春斷”也就是“情斷”。這兩層意思相輔相映,都在表現思念之深,於是而有“雙蛾”之皺,有“回首”之舉,有“欲寄”之事,更用一連串的動作寫出思念之切。由皺眉,到遙望,到“欲寄鱗遊”,思念的感情漸進深化,寫出女子終於決定要以主動的訴說去打動對方的心,以喚回心愛的人。可是,“九曲寒波不湃流”。山高水寒路曲折,縱使信寫出,何人可傳寄?何處可投遞?無奈之極。可越是無奈,越見情深。
全詞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機地融成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畫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內有思,秋風秋雨關秋思,離情別恨聯秋怨,寫得婉約蘊藉,回味悠長。後人馬致遠之《天凈沙·秋思》頗得其婉約韻致。這首詞是描寫一個少婦在晚春時節繾綣懷人,愁眉不展,百無聊賴的情懷。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詞中的女主人公觸景生愁。第一二兩句“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寫這個女子獨處事中,舉目窗外,所看到的是捕目落花,隨風飛舞,看來,春花即將隨著這片片飛花無聲無息地消逝瞭。這顯然突出瞭這正是晚春時節。“亭前”一句寫“春逐紅英盡”是擬人,實際上是少婦在擬自己:“舞態徘徊”看似花舞春歸,實際是少婦內心的情思紛擾,無法平復。一個“徘徊”明是寫花,暗是寫春,尤其是寫少婦心中的思憶徘徊。“細雨”不僅打濕瞭繁枝落花,而且打濕瞭少婦的思念,所以她才愁眉不展。傷春是一種文人傳統,但同時也是一種思婦情懷,“不放”一句形象地寫出少婦的愁思是那麼濃鬱而又沉重。第三句繼續描寫窗外的景色,漫天的漾瀠細雨下個不停。晚春時節的花英是很容易謝樹辭枝的,哪裡經得起東風的摧殘,更何況又加上春雨的打擊呢?
正如詞人辛稼軒所說: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風物宜人的春天很快就要消逝瞭,這象征著歲月的蹉跎,青春的老大,教人愁緒滿懷。“不放雙眉時暫開,’’就是愁緒滿懷的形象的說法,連讓雙眉暫時展開一點的笑意帆沒有。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瞭得”。以如此愁苦,還有更重要的生活上的原因。
詞的下片描寫女主人公綠窗孤處,百無聊賴的心情。起首兩句"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繼續描寫環境,從描寫環境的寂靜中體現女主人公的孤寂心情。“綠窗冷靜”是承上片的環境描寫而轉寫少婦的自身境況。暮春時節,花落雨潺,一個人獨守在空蕩蕩的閨房之中,總是一種淒清冷寂的氛圍,但是這些並不是少婦憂思不斷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芳音斷”。冷清平添愁苦,而“芳音斷。”則愁苦更濃。“香印成灰”看起來是寫景,實際上是寫人,“成灰”,既有時間的概念,也有心情的感慨,如唐李商隱有詩“蠟炬成灰淚始幹”,其中“灰”字也是以意寓之的。這裡少婦的心境似乎也同“香印”一起有“成灰”之感,其愁思苦悶之情不可謂不深。“可奈情懷”近乎白話,同後句一起直接描寫,突出瞭無可奈何的心情,也暗點瞭百無聊賴的困境,雖然直白,但卻言淺意深,把少婦那種夢寐以求的懷思之情準確地表現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