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秋望

#杜牧#唐朝#秋天#地名#寫景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翻譯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樓閣高聳於經霜的樹林之上,登高望遠,天空如明鏡無纖雲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樣高峻,莫不是要與秋色試比氣勢的大小?

參考資料:

1、張超.名勝詩詞經典賞析.北京:線裝書局,2007:375

2、嚴華銀.初中生必背古詩文名句篇200(名師導讀美繪版).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11:69

3、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64

註釋

樓倚(yǐ)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倚:靠著,倚立。霜樹:指深秋時節的樹。外:之外。指樓比“霜樹”高。鏡天:像鏡子一樣明亮、潔凈的天空。無一毫:沒有一絲雲彩。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南山:指終南山,在今陜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氣爽的天空。氣勢:氣概。喻終南山有與天宇比高低的氣概。

參考資料:

1、張超.名勝詩詞經典賞析.北京:線裝書局,2007:375

2、嚴華銀.初中生必背古詩文名句篇200(名師導讀美繪版).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11:69

3、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64

賞析

這是一曲高秋的贊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並不在最後的那個“望”字,而是贊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貌才是詩人要表現的直接對象。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樓閣倚在經霜的樹林外,天空如明鏡無纖雲一毫。

首句點出望的立足點。“樓倚霜樹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強調自己所登的高樓巍然屹立的姿態;“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經霜後的樹多半木葉凋落,越發顯出它的高聳挺拔;而樓又高出霜樹之外,在這樣一個立足點上,方能縱覽長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領略它的高遠澄潔之美。所以這一句是全詩的出發點和基礎,沒有它,也就沒有望中所見的一切。

次句寫望中所見的天宇。“鏡天無一毫”,是說天空明凈澄潔的像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沒有一絲陰翳雲彩。這正是秋日天空的典型特征。這種澄潔明凈到近乎虛空的天色,又進一部表現瞭秋空的高遠寥廓,同時也寫出瞭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凈的心境。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小詩的後兩句是說,峻拔的南山與清爽的秋色,氣勢互不相讓兩兩爭高?

第三句寫到遠望中的終南山。將它和秋色相比,說遠望中的終南山,它那峻拔入雲的氣勢,像是要和高原無際的秋色一賽高低。

南山是具體有形的個別事物,而“秋色”卻是抽象虛泛的,是許多帶有秋天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的集合和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擬。而這首詩卻別出心裁的用南山襯托秋色。秋色是很難描寫的,而且不同的作者對秋色有不同的觀賞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淒清蕭瑟,有的取其明凈澄潔,有的取其高遠寥廓。這首詩的作者顯然偏於欣賞秋色的高遠無極,這是從前兩句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但秋天那種高遠無極的氣勢是隻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這種情況下,以實托虛便成為有效的藝術手段。具體有形的南山,襯托出抽象虛泛的秋色,讀者通過“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詩句,不但具體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連它的氣勢、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瞭。

這首詩的好處,還在於他在寫出長安高秋景色的同時寫出瞭詩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於寫意畫。高遠、寥廓、明凈的秋色,實際上也正是詩人胸懷的象征與外化。特別是詩的末句,賦予南山與秋色一種峻拔向上的動態。這就更鮮明的表示詩人的性格氣質,也使全詩在躍動的氣勢中結束,留下瞭充分想象的餘地。

參考資料:

1、趙麗雅.唐詩鑒賞解析.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2:923-924

長安秋望翻譯

翻譯:

樓閣倚在經霜的樹林外,天空如明鏡無纖雲一毫。

峻拔的南山與清爽秋色,氣勢互不相讓兩兩爭高?

長安秋望鑒賞

這是一曲高秋的贊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並不在最後的那個“望”字,而是贊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貌才是詩人要表現的直接對象。

首句點出“望”的立足點。“樓倚霜樹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強調自己所登的高樓巍然屹立的姿態;“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經霜後的樹,多半木葉黃落,越發顯出它的高聳挺拔,而樓又高出霜樹之上,在這樣一個立足點上,方能縱覽長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領略它的高遠澄潔之美。所以這一句實際上是全詩的出發點和基礎,沒有它,也就沒有“望”中所見的一切。

次句寫望中所見的天宇。“鏡天無一毫”,是說天空明凈澄潔得象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沒有一絲陰翳雲彩。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這種澄潔明凈到近乎虛空的天色,又進一步表現瞭秋空的高遠寥廓,同時也寫出瞭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凈的心境。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第三句轉筆寫到遠望中的終南山。將它和“秋色”相比,說遠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雲的氣勢,像是要和高遠無際的秋色一賽高低。

南山是具體有形的個別事物,而“秋色”卻是抽象虛泛的,是許多帶有秋天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的集合與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擬。而此詩卻別出心裁地用南山襯托秋色。秋色是很難描寫的,它存在於秋天的所有景物裡,而且不同的作者對秋色有不同的觀賞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淒清蕭瑟,有的取其明凈澄潔,有的取其高遠寥廓。這首詩的作者偏於欣賞秋色之高遠無極,這是從前兩句的描寫中可以明顯看出的。但秋之“高”卻很難形容盡致(在這一點上,和寫秋之“淒”、之“清”很不相同),特別是它那種高遠無極的氣勢更是隻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種情況下,以實托虛便成為有效的藝術手段。具體有形的南山,襯托出瞭抽象虛泛的秋色,讀者通過“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詩句,不但能具體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連它的氣勢、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瞭。

晚唐詩往往流於柔媚綺艷,缺乏清剛遒健的骨格。這首五言短章卻寫得意境高遠,氣勢健舉,和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盡管在雄渾壯麗、自然和諧方面還不免略遜一籌。

Comments

長壽樂·南昌生日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May 20, 2020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蘇軾#宋朝#宋詞精選#秋天#寫景#抒懷

山中

May 20, 2020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王維#唐朝#秋天#紀遊#寫景

山行

May 20, 2020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傢。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唐朝#小學古詩#秋天#寫景#早教#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峨眉山月歌

May 20, 2020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唐朝#初中古詩#秋天#山水#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