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鵠#唐朝#詠物#諷刺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翻譯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旱雲形象千姿百態競返長空,片片重疊藏進深山映入水中。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無數旱苗枯幹欲死急盼甘雨,空中雲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參考資料:

1、韓景陽.唐詩百首註析: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206

2、董自厚.唐詩: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8:145

3、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712

4、尚作恩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201-202

註釋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cáng)山片復重。千形萬象:指雲的形態變化無窮。竟還空:終究一場空,不見雨下來。竟,終於。還,返回。片復重:時而一片片、一朵朵,時而重重疊疊。重,雲朵重疊。

無限旱(hàn)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無限:無數。旱苗:遭旱的禾苗。盡:死盡。悠悠:悠然自得的樣子。奇峰:遠處旱雲聳立如同奇異的山峰。

參考資料:

1、韓景陽.唐詩百首註析: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206

2、董自厚.唐詩: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8:145

3、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712

4、尚作恩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201-202

賞析

夏雲形狀奇特,變幻不常。“夏雲多奇峰”,是歷來傳誦的名句。但這首詩的作者似乎對悠閑作態的夏雲頗為憎厭,這是因為作者的心境本來就並不悠閑,用意又另有所屬的緣故。

首句撇開夏雲的各種具體形象,用“千形萬象”四字一筆帶過,緊接著下瞭“竟還空”這幾個感情份量很重的詞語。原來,詩人是懷著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註視著風雲變幻。對他說來,夏雲的千姿百態並沒有實際意義,當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寫。對事物關心的角度不同,描寫的方式也自然有別。這一句對夏雲的描寫盡管抽象,卻完全符合詩人此時的感情。它寫出一個過程:雲不斷幻化出各種形象,詩人也不斷重復著盼望、失望,最後,雲彩隨風飄散,化為烏有,詩人的希望也終於完全落空。“竟還空”三字,既含有事與願違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後的一腔怨憤。

次句寫“竟還空”後出現的情形。雲彩雖變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尋覓它的蹤影。它仿佛故意與人們捉迷藏:到處尋覓不見,驀然低頭,卻發現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頭,則又見它原來就隱藏在山後。又好像故意在你面前玩戲法:忽而輕雲片片,忽而重重疊疊。這就進一步寫出瞭雲的容與悠閑之狀,怡然自得之情,寫出瞭它的故作姿態。而經歷過失望、體驗過被作弄的滋味的詩人,面對弄姿自媚的雲,究竟懷著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瞭。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詩的背景,按自然順序,似應放在首句。詩人把它安排在這裡,一方面是使這首篇幅很狹的小詩也有懸念,有波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讓它在感情發展的關節點上出現,以便與第四句形成鮮明尖銳的對照,取得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第三句明顯地蘊含著滿腔的焦慮、怨憤,提得很高,出語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時卻很輕,表面上幾乎不帶感情。一邊是大片旱苗行將枯死,亟盼甘霖,一邊卻是高高在上,悠閑容與,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賞。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對比描寫中,詩人給雲的形象添上瞭畫龍點睛的一筆,把憎厭如此夏雲的感情推向瞭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畫為能事、有所托寓的詠物詩,總是能以它的生動形象啟發人們去聯想,去思索。這首詩,看來並不單純是抒寫久旱盼雨、憎厭旱雲的感情。詩中“雲”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雲的特點,又概括瞭社會生活中某一類人的特征。那千變萬化,似乎給人們以灑降甘霖希望的雲,其實根本就無心解救幹枯的旱苗。當人們焦急地盼它降雨時,它卻“悠悠閑處作奇峰”。不言而喻,這正是舊時代那些看來可以“解民倒懸”,實際上“不問蒼生”的權勢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時至今日,詩裡所描繪的人格化瞭的“雲”是依然能給人留下印象的。

古代詩歌中詠雲的名句很多,但用勞動者的眼光、感情來觀察、描繪雲的,卻幾乎沒有。來鵠這位不大出名的詩人的這一首《雲》,也許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詠雲之作。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51-153

2、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1335-1337

雲賞析

夏雲形狀奇特,變幻不常。“夏雲多奇峰”,是歷來傳誦的名句。但這首的作者似乎對悠閑作態的夏雲頗為憎厭,這是因為作者的心境本來就並不悠閑,用意又另有所屬的緣故。 首句撇開夏雲的各種具體形象,用“千形萬象”四字一筆帶過,緊接著下瞭“竟還空”這幾個感情份量很重的詞語。原來,詩人是懷著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註視著風雲變幻。對他說來,夏雲的千姿百態並沒有實際意義,當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寫。對事物關心的角度不同,描寫的方式也自然有別。這一句對夏雲的描寫盡管抽象,卻完全符合詩人此時的感情。它寫出一個過程:雲不斷幻化出各種形象,詩人也不斷重復著盼望、失望,最後,雲彩隨風飄散,化為烏有,詩人的希望也終於完全落空。“竟還空”三字,既含有事與願違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後的一腔怨憤。 次句寫“竟還空”後出現的情形。雲彩雖變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尋覓它的蹤影。它仿佛故意與人們捉迷藏:到處尋覓不見,驀然低頭,卻發現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頭,則又見它原來就隱藏在山後。又好像故意在你面前玩戲法:忽而輕雲片片,忽而重重迭迭。這就進一步寫出瞭雲的容與悠閑之狀,怡然自得之情,寫出瞭它的故作姿態。而經歷過失望、體驗過被作弄的滋味的詩人,面對弄姿自媚的雲,究竟懷著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瞭。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詩的背景,按自然順序,似應放在首句。詩人把它安排在這裡,一方面是使這首篇幅很狹的小詩也有懸念,有波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讓它在感情發展的關節點上出現,以便與第四句形成鮮明尖銳的對照,取得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第三句明顯地蘊含著滿腔的焦慮、怨憤,提得很高,出語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時卻很輕,表面上幾乎不帶感情。一邊是大片旱苗行將枯死,亟盼甘霖,一邊卻是高高在上,悠閑容與,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賞。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對比描寫中,詩人給雲的形象添上瞭畫龍點睛的一筆,把憎厭如此夏雲的感情推向瞭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畫為能事、有所托寓的詠物詩,總是能以它的生動形象啟發人們去聯想,去思索。這首詩,看來並不單純是抒寫久旱盼雨、憎厭旱雲的感情。詩中“雲”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雲的特點,又概括瞭社會生活中某一類人的特征。那千變萬化,似乎給人們以灑降甘霖希望的雲,其實根本就無心解救幹枯的旱苗。當人們焦急地盼它降雨時,它卻“悠悠閑處作奇峰”呢。不言而喻,這正是舊時代那些看來可以“解民倒懸”,實際上“不問蒼生”的權勢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們還會感到詩裡所描繪的人格化瞭的“雲”是似曾相識的。 古代詩歌中詠雲的名句很多,但用勞動者的眼光、感情來觀察、描繪雲的,卻幾乎沒有。來鵠這位不大出名的詩人的這一首《雲》,也許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詠雲之作。

Comments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May 20, 2020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盡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蘇軾#宋朝#詠物#梅花#飲酒

多麗·詠白菊

May 20, 2020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李清照#宋朝#詠物#白菊#惜花

定風波·紅梅

May 20, 2020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閑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蘇軾#宋朝#詠物#梅花#言志

寒食

May 20, 2020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傢。

#韓翃#唐朝#唐詩三百首#寒食節#典故#諷刺#早教#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